六十高齡的朱元璋摔倒在地無人敢扶,一大臣來扶,朱元璋:殺了他

2025-10-20     花峰婉     反饋
1/3
六十高齡的朱元璋摔倒在地無人敢扶,一大臣來扶,朱元璋:殺了他

《——【·前言·】——》

朱元璋晚年摔倒的傳聞廣為流傳,故事離奇得像段子。可真翻開史書,卻找不到一句實證。沒有「摔倒殺人」,卻有一個更真實的背景——那個時代的官員怕得連呼吸都得算數。洪武三十年的明宮,不是戲台,是權力最緊的地方。摔不摔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站著的人,心裡都在顫。

從草鞋到龍椅,朱元璋的「怕心」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農民出身的他最懂底層苦,也最怕舊世界再生。他做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規矩。規矩多到什麼程度?連奏章的用紙、簽字的印都得管。洪武初年他頒《大誥》,罵貪官的字比法律還多。有人說,他把律法當棍子,一邊建國一邊打人。

早期明廷官員大多是功臣出身,帶兵打天下的脾氣還沒收。朱元璋看不慣那些「擺官架子」的舊習。洪武五年,他在朝會上罵人罵得吐口水。《明史》記載,太祖常「怒形於色,廷臣股慄」。這不是形容,是日常。大臣在殿上說錯一句話,就有可能被押到錦衣衛。

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中書省被廢,丞相制度徹底取消,皇帝從此直接統領六部。朱元璋覺得:權必須攥在手裡,不能再被人「挾天子」。這下官場徹底變樣。誰都明白,一旦說錯話,後面就不是升遷,而是抄家。

胡惟庸案之後的幾年,郭桓案、空印案、藍玉案接連發生,朝廷氣氛緊得像弦。史書上說「人心惶惶」,可這句話太輕。官員走進宮門,像進考場,不敢抬頭,不敢喘。明太祖不信任官,也不信任權力分散,他只信自己。有人評論說,洪武的律法嚴到近乎偏執,這種偏執,成了他一生的底色。

到了他六十歲那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前後,朱元璋仍精神旺盛。此時的他在南京,繼續處理奏章、批詔文。史料中沒有任何「摔倒」事件,但那種「無人敢扶」的氛圍,在現實政治中確實存在。臣子見皇帝不敢伸手,不是無情,而是怕錯。朝廷禮制明文規定,非近侍不得觸御體,否則屬「大不敬」。觸之有罪,扶之要命,這並非笑話。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94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