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溫莎的跳水館燈光下,全紅嬋深吸一口氣,躍入空中——然而在完成207C動作時,身體微微傾斜,濺起水花。64.35分的成績在顯示屏上閃現,觀眾席一陣沉默,而她也以僅10分之差,屈居2025年跳水世界盃分站賽亞軍,敗給了陳芋汐。四個月前,國際泳聯排名中她位列世界第四,創下了職業生涯的最低名次。這一切,正是18歲奧運冠軍全紅嬋浴火重生的開端。
一、暗流涌動:天才少女的三重挑戰
青春期的「成長煩惱」
2025年,全紅嬋正在經歷身體變化帶來的競技困境。身高從東京奧運時的1.43米增長至1.53米,體重也由38公斤增至46公斤。隨著重心上移和翻騰速度減慢,曾經她擅長的「水花消失術」變得不再那麼穩定。她的教練陳若琳形容,正如穿上了一雙不合腳的舞鞋。為了保持體重,她在賽前常常只靠一根能量棒維持體力,甚至要避免外國選手偷偷「投喂」零食。
訓練與商業的平衡困境
作為中國跳水界的「人氣王」,她不得不應對來自商業活動的壓力,這讓她的訓練時間被壓縮。教練何威儀坦言,「忙碌的日程讓她的207C動作反覆失穩。」當她在廣告鏡頭前展露微笑時,訓練場上的跳台卻顯得異常寂靜。
積分機制的殘酷
國際泳聯的積分機制傾向於選手參賽的廣度。比如澳大利亞選手甘迺迪,憑藉參加四個項目,排名躍升至世界第二。而專注於10米台的全紅嬋,由於參賽項目較少,排名自然受到影響。這個規則並不偏向那些專精某一項目的運動員。
二、涅槃重生:七次滿分背後的奮鬥與堅持
2024年8月6日,巴黎水上運動中心,全紅嬋在奧運決賽中完成107B動作時,七位裁判一致舉起了10分的滿分牌。這一滿分背後,藏著三年的艱難奮鬥:
207C的千錘百鍊
在多哈世錦賽之前,207C這一動作她曾失敗過11次,每天的訓練時間超過6小時,反覆練習,直到動作完成得足夠穩定。
極限體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