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打敗仗叫「敗北」,請人吃飯叫「做東」,死叫「歸西」?

2025-07-06     花峰婉     反饋
4/6
到了明清,這種說法成了禮制的一部分。

《明會典》記載,在朝官死亡時,遣使致哀,多稱「西歸」,體現一種宗教化的尊重。

但別誤會,這不全是佛教洗腦。

古人對「西」這個方向的想像,早就不是什麼好地方。

《山海經》提到,「西方多魑魅魍魎、無日之國」;《左傳》也說「日入之地在西,神歸於彼。」

西方屬金,主收斂,在五行中對應秋,象徵衰敗、死亡。

所以死亡和「西」掛鉤,不只是因為佛教極樂,更是因為古人早已把「西」當成終點。

語言就這麼被一層層地塑形。

「歸西」不是祝福,是退場,是從人世間徹底抽身而出的一種說法。

你可以不信佛,也可以不信命,但你無法不說「歸西」。

它讓死亡聽起來有點像旅行,有點像「回家」。

方向感,才是漢語最隱秘的潛規則

這些詞彙——「敗北」「做東」「歸西」——表面說的是方向,骨子裡說的是價值、權力、生死。

古人對方向的執念,遠比現代人想像得深。

看城市建制,宮殿坐北朝南,看帝王儀制,皇帝南面稱王。

看祭祀路線,祀天於南,祀祖於北,他們把四個方向排出高低貴賤,東南為尊,西北為卑。

這一切,跟五行有關係,但更深的,是秩序。

東屬木,主生;南屬火,主旺;西屬金,主殺;北屬水,主藏,人生從東方出發,向南方繁盛,再向西方凋落,最後北方封藏。
呂純弘 • 45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0K次觀看
呂純弘 • 14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管輝若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管輝若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管輝若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29K次觀看
呂純弘 • 22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