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其實是兩個詞的組合,貧是指你當前財務狀況差,而窮是指窮盡、沒有希望。」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活在這個世界上,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常常是肩上扛著沉甸甸的責任,行囊里裝滿了孤獨,腳下是總也走不出的泥濘。雖然拼了命地努力,卻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總也無法擺脫窮困的境況。
其實,決定一個人財富多寡的根本因素並不在於其努力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我們有錢還是沒錢,跟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關聯。
沒錢的人,大多都有這三個窮習慣。這些習慣越是根深蒂固,就越沒錢。
01 花錢大手大腳,
毫無規劃 曾經聽某位同事講過一件事: 有一段時間,他的副業風生水起,一個月內賺了好幾萬。對於當時工資只有三千塊錢的他來說,這簡直可以算是一筆巨款。 於是他開始大手大腳地花錢。
上千塊錢的襯衫,價格不菲的外套,他一買就是好幾件。沒有吃過的貴的水果,他一買就是一箱,雖然最後發現根本就吃不完。還有請哥們喝酒吃飯,每次他都搶著買單。 不知不覺中他掙的那點錢就被他花完了。
在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有的人明明收入很高,可是到了月底還是捉襟見肘,甚至只能靠刷信用卡渡過難關。 究其原因,大多是他們雖然掙錢多,但是開銷也很大。
沒必要買的衣服,放到過期也未必用得上一次的化妝品,更新的車,更大的房子……不管有無必要,他們都悉數納入囊中。
雖然他們的工資在不斷上漲,但卻不知道精打細算,理財存錢。所以,一旦停下來,失去收入來源,他們的生活就會陷入困頓,停止運轉。
羅伯特·清崎在他的經典理財書籍《富爸爸,窮爸爸》一書里寫道: 「從長遠來看,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能夠留住多久。」
掙錢是一種能力,能夠留住錢是一種本事。 你以為你擁有的是資產,其實不過是不斷地將你的錢從口袋裡取走的負債。 你以為你在消費,其實不過是在不斷地被消費。
觀照自己的內心,找出真正需求的東西,不被不必要的東西所綁架,才是真正合理的消費方式。 肆意揮霍並非長久之計,精打細算才能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