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不知道,劉國梁這些年自己掏錢買器材,送到偏遠鄉村、弱勢學校的事做了不止一次。
汶川地震那會兒,他直接半數收入捐了出來。
平時簽代言、接活動掙的錢,七成以上都流向了基層桌球普及。
這跟某些靠體制身份撈油水的「假公益」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家是真有情懷,把自己賺的錢又投回了桌球事業。
翻翻劉國梁的前半生,你會發現他其實是典型的「天賦型選手+努力派」。
六歲摸球拍,十歲進北京,十三歲進國青,十五歲進國家隊,二十歲不到拿下世界冠軍。
誰能想到,一個當年身材小巧、打法刁鑽的「小胖」,有朝一日能成為中國男乒第一個奧運單打冠軍,還能拿到運動員大滿貫。
退役早、轉型早、當教練也早,哪次不是趕在別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在下盤棋了。
當教練以後,劉國梁敢用新招,重視隊員心理,比賽場邊吆喝兩句,直接成了網際網路「表情包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