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像一部尚未合上封面的長篇小說,緩緩在武漢的體育館外沿著水泥牆走動。館內的燈光並不喧囂,卻把人心裡那些難以言說的波動照得清清楚楚。周繼紅的面孔因哭意而有些僵硬,陳若琳的眼角也掛著潮濕的痕跡,仿佛這場全國錦標賽不僅關乎技藝的高下,更關乎過往歲月在她們身上留下的痕跡。兩位老將的淚水,像是對一個時代的告白,既不願承認失敗,也不舍放下執念。人們說,孩子們在水中追逐花樣,真正追逐的是誰能把心事拋得更遠;可在此刻,淚水卻把這句話拉回現實,變成一段真實的歷史記號。
在這群跳水者里,全紅嬋的名字像一枚壓在心口的硬幣,正反皆是沉重的重量。她與陳芋汐的對決,仿佛兩條魚兒在同一張網中互相試探,水花每一次炸裂,都是對彼此信念的挑戰。她們的身影已在數次重要比賽中亮相:全國錦標賽、跳水世界錦標賽,甚至亞運會,幾乎成了冠軍的常態,似乎已經把「第一」的帽子拴在了自己頭上。於是,人們在驚嘆之餘,不免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她們已踏上了一條無可阻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