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名利,她淡定表示「做自己就好」,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東京之後,她首先要面對的,是所有女跳水運動員的噩夢——發育關。
剛開始的一年之內,她嗖嗖地長了7厘米,重了7公斤,站在跳台上的感覺完全變了:「以前很輕鬆,現在站在台上就感覺已經要碰到水了。」而現在比起東京時,身高已躥升20厘米,控制體重成為日常戰鬥。而極速增長的身形,也讓本就超負荷的腳踝傷病反覆,連上下樓梯都會覺得疼。
成績波動隨之而來。東京後的好幾場大賽,她都與金牌擦肩而過。那個曾靠本能跳出滿分的天才,如今每個動作都要和陌生的身體較勁,拿手動作也失誤頻頻。網上開始出現「曇花一現」的質疑。
而傷病與缺席賽場,讓爭議從未停歇。今年做出退賽決定後,「長胖了」、「職業生涯到頭」的聲音甚囂塵上;即便巴黎奪冠後,也有聲音吐槽她「沒文化、嘻嘻哈哈」。這些莫名的惡意,一直圍繞著這個姑娘。
跳水皇后高敏早就預判:「她馬上就要長身體……對於女運動員來說特別艱難……就像走鋼絲一樣。」
這種感覺,她的新教練陳若琳最懂,畢竟曾經的陳若琳,也是天才少女一枚,看著現在的全紅嬋,仿佛看到了她當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