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仔細分析全紅嬋的身體狀況,退賽似乎並非無理由可言。全紅嬋的身形變化明顯,曾經的清瘦和敏捷已被肉眼可見的發福所替代。作為一名跳水運動員,體重的增加無疑會增加入水時的阻力,且對膝蓋和手腕等關節的壓力也會加大。更為重要的是,全紅嬋正處於身體發育期,這一時期的生理變化對她的競技狀態影響深遠。面對陳芋汐這樣狀態穩定、技術成熟的對手,全紅嬋若強行挑戰女子單人10米跳台的金牌,不僅風險巨大,且可能對她的身體造成更大負擔。
正因如此,放棄單人比賽,選擇以雙人和團體項目出戰,實際上是一個更加理性且具有前瞻性的決定。從全紅嬋的角度來看,保持身體健康、逐步恢復競技狀態,顯然比冒險衝擊不具備絕對把握的金牌更加明智。尤其是對於全紅嬋而言,她已經有了單人跳台金牌的榮譽,未來的目標無疑是奧運三連冠,而不是在全運會的賽場上與陳芋汐的「內戰」中拼個魚死網破。將主要精力集中在雙人和團體項目上,既能減輕個人壓力,又能保持競技狀態,是一個更加穩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