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對運動員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贏了就是應該的,輸了就要被千夫所指。運動員每天訓練強度有多大?心理壓力有多重?普通人去跑個馬拉松都可能跑崩,憑什麼要求運動員場場都贏?
現在網上有種怪現象,運動員贏了就吹上天,輸了就踩到泥里。這種"成王敗寇"的心態,對運動員傷害特別大。陳幸同要是真像網友說的"保存實力",以後還怎麼打國際比賽?每次上場都背著"是不是又在演戲"的質疑,這壓力誰受得了?
其實輸場球很正常。再厲害的運動員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馬龍、樊振東這些頂尖選手也都輸過球。為什麼大家對陳幸同就這麼苛刻?就因為她這次沒贏?
網絡暴力對運動員的傷害,有時候比輸球還嚴重。想想看,一個運動員辛辛苦苦訓練,為國爭光,輸場球還要被網友罵"心機""演戲",這公平嗎?
我們該給運動員多一些理解。他們不是機器,不可能永遠保持最佳狀態。輸了球,一句"辛苦了"比什麼都強。與其在網上亂噴,不如多給運動員一些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