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最偉大的巔峰之戰,如果這場仗輸了,中國將分裂成幾十個小國

2025-10-22     花峰婉     反饋
3/3
但劉邦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臉皮厚、韌性足,而且特別會用人。

他前面頂著項羽的主力,讓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在項羽的後方不斷騷擾、占領地盤。

慢慢地,形勢發生了逆轉。項羽雖然戰場上勇猛無敵,但政治上太幼稚,搞得自己眾叛親離,地盤越打越小,最後只剩下都城彭城周圍的一塊地方。

而劉邦這邊,則是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最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

公元前202年12月,決戰的時刻終於到來了。地點,在垓下(位於今天的安徽省靈璧縣境內)。

當時,劉邦集結了韓信、彭越、英布等各路諸侯大軍,總兵力號稱五六十萬,將項羽僅剩的十萬楚軍團團圍住。

韓信布下了著名的十面埋伏大陣,一層又一層,像剝洋蔥一樣,不斷消耗楚軍的兵力和銳氣。

楚軍雖然頑強,但在絕對的人數優勢和韓信精妙的指揮下,傷亡慘重,糧食也很快耗盡。

到了晚上,決定性的一刻來臨了。包圍圈裡的漢軍,忽然一起唱起了楚國的歌。這就是著名的 「四面楚歌」。

被圍困在垓下的楚軍士兵,聽到熟悉的鄉音從四面八方傳來,以為自己的家鄉已經被漢軍完全占領,鬥志瞬間崩潰。

連項羽本人,聽到歌聲也大驚失色,以為漢軍已經盡得楚地。他從營帳中起身,與他心愛的虞姬和烏騅馬做最後的告別。

隨後,項羽率領僅剩的八百騎兵突圍。一路上,他還在展示著自己無與倫比的個人武勇,衝鋒陷陣,斬將奪旗,但這一切都已於事無補。

當他逃到烏江邊時,身邊只剩下二十八騎。烏江亭長勸他渡江,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

但此刻的項羽,已經心如死灰。他覺得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最終選擇了自刎。

垓下之戰,以劉邦和韓信的完勝而告終。

假如劉邦輸了,中國會怎樣?

如果垓下之戰,是劉邦輸了,項羽贏了,歷史會變成什麼樣?

項羽會堅定不移地推行他的分封制。他會把劉邦、韓信、彭越這些「叛逆」的地盤全部沒收,然後重新分封給忠於自己的親信和盟友。

這片土地上,將再次出現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擁有獨立軍隊、獨立財政和獨立法律的「國家」。西楚、漢、齊、趙、燕……這些戰國時代的名字將重現人間。

其次,短暫的和平之後,必然是更長久、更殘酷的戰爭。項羽可以憑藉他強大的武力當一段時間的「霸主」,但這種靠個人威望維繫的體系極其脆弱。

一旦項羽老去或者死去,或者某個諸侯國發展壯大,新的「戰國時代」將不可避免地再次來臨。

各國之間為了土地、人口、資源,會重新陷入無休止的兼并戰爭。秦始皇好不容易統一的度量衡、文字、車軌,將再次變得支離破碎。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作為一個統一文明體的概念,將會變得極其模糊甚至消失。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們,會慢慢形成各自獨立的身份認同。就像今天的歐洲,雖然同在一個大陸,但法國人、德國人、義大利人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國家概念。

如果項羽勝利,那麼幾百年後,「齊人」、「楚人」、「秦人」,可能也會演變成完全不同的民族,擁有各自的語言和文化,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漢人」身份認同。我們引以為傲的「大一統」傳統,將成為史書上一個短暫的泡影。

我們今天之所以能生活在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裡,說著相似的語言,書寫著同樣的文字,擁有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其最初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那場發生在垓下的終極對決。

那場戰爭的勝負,決定了我們是成為「一個中國」,還是成為「幾十個國家」。

這,或許就是歷史最驚心動魄,也最迷人的地方。
呂純弘 • 95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