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叔今年56歲,生活一直規律,唯有一樣「偏愛」,一天兩頓麵條,雷打不動。早飯是清湯麵,晚餐常換花樣:有時西紅柿雞蛋面,有時炸醬麵。半年以來,家人偶爾勸他多換換花樣、吃點雜糧,他卻總覺得主食不過就是填肚子,麵條吃得舒服才是王道。
直到有一天體檢,他的空腹血糖飆升到了7.8mmol/L,醫生驚訝地反問:「您平時都吃啥?」王大叔這才意識到,自己「愛吃面」的小習慣,竟然把身體悄悄拉響了警報。為什麼單純吃麵條也可能吃出健康問題?麵條和米飯到底哪個更健康?習慣愛吃面的人,到底該怎麼吃才科學?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撥開誤區,揭開麵條背後的健康真相,特別是你一定想不到的第3點,很多人平時都忽略了!
吃麵條到底好不好?醫生給出的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對中國人來說,米飯和麵條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但有人認為,麵條比米飯更容易發胖,有人則覺得軟爛的麵條「養胃」又易消化。真相究竟如何?
權威數據顯示,100克米飯熱量約為110大卡,麵條為116大卡,幾乎沒有差別;升糖指數(GI值)方面,米飯為82,麵條為83,都是「高GI」主食。看似不相上下,為何愛吃面的人,血糖更容易出問題?
根本原因在於,搭配習慣。很多人一碗面下肚,蔬菜和蛋白質卻很少攝入,如果一餐只吃麵條,血糖高、營養單一、容易肥胖,都可能找上門。麵條軟糯,消化快,餐後血糖上升速度遠快於加菜的米飯餐。尤其對於中老年人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這種飲食結構對血管和代謝系統都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