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養屋,屋養人!」房子無論大小,這3個地方要保持乾淨,越住越有福!

2025-09-30     幸山輪     反饋
2/3
02

衛生間:濁氣轉化處,清凈納祥地

古人稱如廁、沐浴為「更衣」「盥洗」,將其視為重要的修身潔行之事,關乎健康與家宅清寧。

北宋文豪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卻極重生活雅趣與潔凈。

被貶惠州時,條件艱苦,他仍堅持每日「三養」洗浴法:一養身(清潔身體)、二養心(在沐浴中靜思)、三養神(煥發精神)。

他深諳濁氣之害,曾言:「浴室不潔,則百病叢生。」

即使寓居簡陋,他也必親自打掃盥洗之所,保持乾燥通風,常用香草熏蒸除穢。

這份在逆境中對個人清潔和環境衛生的堅守,是他曠達心性與健康體魄的重要支撐。

養護之道:

1.馬桶「勤刷洗」:如東坡重「滌除玄覽」,使用後及時清潔,定期消毒,光潔無異味。

2.台盆水垢「及時除」:洗漱後拭乾水漬,定期除垢,保持光潔如鑒。

3.地面「常乾燥」:深知「濕生百邪」,淋浴後刮水拖干,防滑防霉。

4.通風「要到位」:效法古人「吐故納新」,無論有無窗,保證通風除濕去味。

5.物品「歸其位」:洗漱用具、清潔用品各安其位,避免雜亂生煩擾。

保持衛生間的乾爽、潔凈與芬芳,正是如東坡一般,在濁氣轉化處守住一份清凈,為家宅築起無形的健康屏障與祥和之氣。

03

玄關:門面納氣口,福運第一站

玄關乃家之「顏面」,氣運之「咽喉」。

古人視大門為「氣口」,玄關則是「首要關隘」,其整潔關乎家宅興衰。

晚清名臣曾國藩,位極人臣,治家之嚴更為後世典範。

其傳世《曾國藩家書》中,屢屢訓誡子弟:「諸弟須留心洒掃進退之禮。」

曾府無論寒暑,每日黎明即由僕役洒掃庭除,玄關處更是重中之重——地面光潔無塵,鞋履排列有序,絕無雜物堆積。

他認為「門戶整潔,乃興旺氣象之始」,是修身齊家的第一課。

這份對「門面」的恭敬與勤拂拭,正是曾氏家族人才輩出、福澤綿長的一個縮影。

養護之道:

1.地面「常清掃」:效仿曾文正公「黎明即起,洒掃庭除」,勤掃勤拖,入門即見清朗。

2.鞋子「有序收」:設置鞋櫃鞋架,鞋履如兵卒歸位,避免雜亂擋道。

3.雜物「斷舍離」:定期清理無用之物(過期單頁、破損雨具等),讓氣運通道暢行無阻。

4.光線「要充足」:確保玄關明亮,古雲「明堂容萬馬」,光明能驅散陰翳,廣納吉氣。

5.小物「添生氣」:可置綠植、鮮花或雅致小擺件,如《禮記》所言「致中和」,增添生機與祥瑞。

一個明亮、整潔、有生機的玄關,是對內對外的莊重表達,是福運財氣欣然入戶的真誠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