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當中,許多糖尿病患者都會心生這樣的困惑:為什麼自己只要一喝水,就會頻繁地往廁所跑呢?這是不是意味著自己患上了糖尿病腎病?這背後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通常情況下,普通大眾由於醫學知識儲備不足,很容易將「身體出現的症狀」與「患病」直接划上等號。但實際上,大多數時候身體出現的症狀僅僅只是簡單的生理反應,並不一定就代表著已經患病。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對「喝水後頻繁排尿」這一現象展開深度剖析,弄清楚哪些情況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哪些又可能是疾病來臨前發出的警示信號。
一、多數糖尿病患者喝得多尿得多屬於正常生理反應
1.飲水過量且速度過快
我們時常會把人體想像成一個「容器」,但實際上人體與真正意義上的容器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人體雖然具備一定的水分容納能力,然而卻無法長時間地對水分進行儲存。一旦在短時間內大量飲水,絕大部分水分便會迅速地被排出體外。
水進入胃腸道後,會率先被吸收進入血液中,進而使得「血容量」增加。一旦血容量增長的速度過快,便會對腎臟內部的感受器產生刺激。這些感受器會立即向大腦傳遞「體內水分過多」的信號,大腦在接收到這一信號之後,便會向腎臟下達指令,促使腎臟增加尿液的生成量,以此來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
所以說,短時間內過量且快速地飲水,不僅無法實現良好的水分補充效果,反而會加重腎臟的代謝負擔。倘若在短時間內攝入的水量超出了腎臟的排泄能力極限,甚至有可能引發「水中毒」,到那個時候,身體可就真的出現嚴重問題了。
2.個體體質差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