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9個「餿主意」,一個比一個餿,看看你知道嗎?

2025-07-17     花峰婉     反饋
2/3
朝中不乏有識之士,如張九齡、韋堅等,都曾看出安祿山有謀反之心,並向玄宗提出警示。張九齡更是直言:「祿山狼子野心,異日必為國家大患。」 然而,唐玄宗被安祿山的假忠誠所蒙蔽,對這些忠言置若罔聞,反而貶斥了直言的臣子。他對安祿山的偏信,使得忠臣的勸諫無效。

安祿山在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後,利用節度使的權力,大量擴充軍隊,囤積糧草,培植親信,為日後的叛亂做足了準備。他甚至可以隨意調動邊境兵馬,而朝廷對此卻毫無察覺。唐玄宗對安祿山的放任,等同於縱容了一個潛在的巨大威脅。

公元755年,安祿山終於在范陽起兵,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起了震驚天下的安史之亂。叛軍勢如破竹,很快便攻陷了洛陽和長安,迫使唐玄宗倉皇出逃。這場持續八年的叛亂,給大唐王朝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人口銳減,經濟凋敝,從此由盛轉衰。

唐玄宗對安祿山的寵信,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決策失誤。他將一個潛在的叛逆培育成了一頭難以控制的猛獸,最終導致了帝國的衰敗。這場「放虎歸山」的悲劇,深刻地警示了統治者用人不察、偏聽偏信的嚴重後果。

宋徽宗「花石綱」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藝術家皇帝。他在書畫藝術上的造詣極高,獨創「瘦金體」,丹青出眾。然而,作為一國之君,他在治國理政上卻顯得極其任性,其中最典型的表現,便是「花石綱」的橫徵暴斂。一個皇帝沉迷藝術,卻忘記了治國安民,這是一種悲哀。

宋徽宗喜愛奇花異石、珍禽異獸。為了滿足自己的雅興,他設立了專門的「應奉局」,在全國範圍內搜羅各種奇珍異寶。這些珍稀的物品,往往需要從遙遠的地方運送過來,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花石綱」便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例子。為了從南方運送巨大的太湖石、名貴花木到汴京,宋徽宗命令開鑿運河,動用大量的船隻和民夫。這些船隻在運河上排成長隊,被稱為「花石綱」。運送途中,為了方便運輸,甚至不惜拆毀民房,毀壞農田,給沿途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花石綱的徵發,使得民生凋敝,民怨沸騰。 許多百姓因此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一些地方官吏也趁機作威作福,巧立名目,加重對百姓的盤剝。方臘起義,便是因花石綱而起。方臘憤怒地指出:「今賦役繁重,花石綱之擾,民不聊生。」

宋徽宗對藝術的追求,本無可厚非。但他將這種個人愛好,凌駕於國家利益和百姓生計之上,肆意揮霍國力,完全不顧民間疾苦。他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對朝政的腐敗和百姓的痛苦視而不見。這種「藝術家皇帝」的任性,最終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花石綱」的決策,雖然旨在滿足皇帝的個人喜好,卻成為了壓垮北宋王朝的重要因素。它不僅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虧空,更激化了社會矛盾,使得北宋在面對外部金兵入侵時,內部已是四分五裂,不堪一擊。宋徽宗的這個「奇葩」決策,成為了後世警示統治者不可脫離實際、不顧民生的典型反面教材。

朱元璋廢除丞相

明太祖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開國皇帝,經歷了無數磨難。他對權力有著極強的掌控欲和不信任感。為了徹底杜絕權臣專權,他做出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決策——廢除丞相制度。這種對皇權的極端強化,雖然短期內維護了穩定,卻為後世留下了嚴重的隱患。

中國古代的丞相制度,自秦漢以來便是皇權之下最重要的輔政機構。丞相作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是皇帝和國家機器之間的重要緩衝。然而,歷代也出現過丞相權勢過大、甚至威脅皇權的例子,比如秦朝的趙高、漢朝的霍光、唐朝的李林甫等。
呂純弘 • 88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2K次觀看
呂純弘 • 15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管輝若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管輝若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管輝若 • 14K次觀看
呂純弘 • 30K次觀看
呂純弘 • 222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