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霍去病能屢屢擊敗匈奴?其實漢代有一黑科技,讓匈奴聞風喪膽

2025-07-08     花峰婉     反饋
2/3
因此,馬上的民族天生就是騎兵,來去如風,快如閃電,搶一波就跑。

而中原王朝以步兵為主,從集結到奔赴戰場,耗時費力不說,一場仗打下來,幾年的積蓄就花個底掉兒。

於是就修一個長城把你攔住,我不過去,你也別來。因為,不打更有性價比。

雖然匈奴的軍事思想和生存文化,那是相當有特色的,可說到匈奴的武器,跟中原那些高精尖鐵器裝備一比,簡直就是「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差別。

雖然匈奴也知道用鐵器,但冶煉技術和工藝卻被中原甩了幾條街。這技術鴻溝,讓匈奴在戰場上沒少挨打,戰鬥力直接掉鏈子。

尤其是一旦碰上霍去病的騎兵,那就又完全不夠看了。

因此,他們老盯著戰場,而且搶東西這事兒,除了搶人口、搶日用品,最重要的就是搶鐵器了。

說白了,沒有鐵磨個刀都得累個半死。

沒刀馬跑得再快,也不敢輕易跨過長城,去搶人、搶物資,因為,那就相當於是「裸奔」!

二、秘密武器

歷史上,每次中原北伐大獲全勝。其實,都是國家實力和軍事黑科技的雙重「開掛」。

西漢的軍事水平,用現一句話來說,就是「厲害了我的哥」。鐵制武器,設計精巧,實戰效果一流。簡直就是戰場上的硬核擔當。

環首刀,窄身長刃,直背設計,一刀劈下去,殺傷力巨大,步戰騎戰都是得心應手。而且還不容易折斷,比劍可強多了。

其次,環首刀單面開刃,做起來簡單又省時,比劍更容易製造,而且適合量產,可以為軍隊大量裝備。

環首刀一入軍,就把劍從軍隊的C位給擠了下去。此後,從漢朝到唐朝中期,環首刀一直都是軍隊野戰的標配武器。

除去環首刀外,還有漢武帝遠程打擊匈奴騎兵的強悍「大殺器」——連發強弩。

不但弩機的技術更是發達,鐵質的箭簇,硬度強,射程遠、精度高,穿透力強。高射速密集箭雨,給匈奴騎兵造成重大殺傷。

漢朝名將李廣就是用弩高手,曾於匈奴軍中射殺其主將而返,所率領的漢軍亦是大量裝備弓弩,打得匈奴無計可施,驚呼其為「飛將軍」。

而且如果不是叛徒告密,他的孫子李陵憑藉連弩,也可以只用5000步卒,就能把匈奴8萬騎兵精銳掀翻在浚稽山。

相比漢朝,匈奴方面的兵器就顯得遜色多了。

匈奴的武器刀劍以鐵制為主,還有少量的銅刀。棍棒頭、流星錘,也是游牧民族的主要武器。

棍棒頭可以做權杖的杖首,可裝長柄使用作砸擊工具,也可以裝柄用於拋擲。流星錘則在一個棱面上設圓形環鈕,兩個一組彼此用繩索項鍊,拋出去擊打。

其實真正的差距在於匈奴的主戰武器——弓,匈奴的弓卻多為木質,而且箭鏃還都是銅、鐵和骨三種質地,其中包括著名的發信號用的空箭頭——飛鳴鏑。

正因如此,晁錯在《言兵事疏》中形象地稱匈奴為「革笥木薦」。意思就是說:漢軍已經穿上了鐵甲,手持鐵器,而匈奴軍中還在使用青銅甲和皮甲,甚至還在使用木棒作為武器。

因此,當漢軍以先進精良的鐵質武器裝備成軍後,對戰匈奴,無疑就像是一場降維打擊。

三、冶鐵技術

漢朝剛開張的時候,國家窮的叮噹響。

全國就3000匹馬,劉邦想找四匹白色的馬撐撐場面都難如登天。大臣們上班代步就是牛車。

因此漢軍步兵對上匈奴風馳電掣的騎兵,別說打贏了,連人家的影子都摸不著。就像在白登,要不是仗著人多和賄賂的小動作,否則,漢朝估計一世就亡了。

生產工具可是社會生產力的關鍵。社會生產的變化和發展,首先是從生產工具的變化和發展上開始的。

春秋戰國的時候,冶鐵技術就開始運用。

到了漢朝,慢慢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冶鐵工藝。煉鐵爐、鼓風機、鐵范模具,這些傢伙事兒一應俱全,鐵的質量越來越好。

炒鐵技術,是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古代最先進的冶煉技術。

想當初,要是工人手藝到家,炒煉火候拿捏得准,直接煉出鋼來都不是夢。不過,古代工人大多沒這水平,所以出爐的基本都是熟鐵。

「生鐵」和「熟鐵」這倆詞,就是炒鐵的產物。沒炒之前叫「生鐵」,炒過之後就變身「熟鐵」了。

而炒鐵技術最直觀的就是體現在兵器、農具的重大改觀。

考古專家們挖出來的漢代農具,種類繁多,從墾耕到整地,從播種到收穫,一應俱全。而且像三十厘米長的大號鍛鐵農具,钁、鐮,也比以往多了起來。

特別是那個耬車,就是不折不扣的大田農耕「神器」。不但一次就能搞定開溝、播種、復土三道工序。

同類工具種子條播機,歐洲搞出來已經是1700年後了。即便是這樣,效率比西漢的耬車至少差10倍。要是按收穫量來算,差距更是高達30倍,

工具的改良和技術的進步,不只是農具上的進步,更是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大飛躍,農業生產力也跟著噌噌往上漲。

國庫里,糧食堆不下,溢出來;串銅錢的繩子斷了,數都數不清。馬匹數量更是激增至60萬匹。

所以,漢代黑科技之一的冶鐵技術,首先是為國家的發展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後才能在軍事上威風八面。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1K次觀看
呂純弘 • 14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管輝若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管輝若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管輝若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29K次觀看
呂純弘 • 22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