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議她只改早餐:把原本的醬香餅換成一根甜玉米,其餘一切照常。
她嘀咕「這能頂餓?」,結果兩周後發消息說:「吃了玉米果然挺飽,能撐到午餐。」
後來復盤才發現,甜玉米對她起作用的不是「熱量差」,而是放慢進食速度,更容易感受到飽腹感。
以前她邊趕地鐵邊啃餅,三兩口下肚,到公司時連味道都沒記住。
現在捧著熱玉米慢慢剝,顆粒分明的手感讓她不自覺地放慢節奏,啃完一根要花十五分鐘。
有姐妹問:「玉米不都一個樣?」
小茹試過糯玉米、老玉米,最後鎖定甜玉米的原因特別實在——冷熱都能吃。
她早上把煮好的玉米裝進保溫袋,到公司配著黑咖啡啃,不像帶飯盒那麼麻煩。
最冷的那幾天,玉米還能捂手。
她說這法子能堅持半年,全因「省事」倆字:「但凡多一步驟,我早放棄了。」
三個月後聚餐,小茹的變化讓我驚訝。以前她總在早餐後找補,比如加個麻團或蛋撻,現在啃完玉米到中午都不會餓到多吃了。
有回她指著便利店飯糰說:「現在看見油膩的反而沒胃口,你說怪不怪?」這種食慾的自然轉變,比計算熱量更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