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網際網路,還整天待在家裡的謀士,是怎麼做到運籌帷幄的?

2025-04-17     花峰婉     反饋
3/3
影視劇中的隆中對。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謀士更要懂排兵布陣,例如諸葛亮的好友、劉備的謀士徐庶,就精通排兵布陣。曹仁在率軍攻打劉備的地盤樊城時,用了「八門金鎖陣」,結果被徐庶輕鬆破解。後來,徐庶被迫去了曹操陣營,又在火燒赤壁前夕,一眼看穿東吳的「鐵鎖連環計」。作為徐庶的好友,諸葛亮自然也會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對兵法研究尤有心得。

謀士最好還要懂一點心理學。這裡我們來說個反面案例——許攸。許攸本來是袁紹的謀士,但袁紹剛愎自用,不聽其言,他就離開袁紹,投奔了少年時的好友曹操,並在官渡之戰中獻上關鍵計策,助力曹操取得勝利。然而,許攸自恃有功,不久變得傲慢自大,據說曹操平定翼州後,率領眾將進入冀州城。剛要進入城門時,許攸突然縱馬向前,以馬鞭指著城門,狂妄地對曹操說:

「阿瞞,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門?」

他直呼曹操小名「阿瞞」,曹操表面依然和顏悅色,心裡卻有了將許攸除掉的計劃。

一天,曹操的帶刀侍衛許褚乘馬進入東門,正好迎面遇到許攸。許攸對他說:

「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

許褚是個粗人,當即就跟許攸吵了起來。最後,許褚揮刀將許攸殺死。事後,曹操表面上斥責許褚,心裡卻十分高興。許攸作為一個謀士,一點不懂心理學,持功驕慢,最終為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再說一個正面案例——賈詡,他本是董卓的謀士,後來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投降曹操,他也成了曹操的謀士。他深知曹操是個疑心特別重的人,自己又是投降過來的,因此他在曹營從不與人交往,不讓主公猜忌,不結黨營私,獨來獨往,閉門不出,給曹操、曹丕留下極好的印象。正因為他深諳曹操的心理,他才能得以善終。易中天在《品三國》中就說賈詡是三國裡面最聰明的人,洞悉人性,洞察人心,所以能料事如神。

可以參考往期推送《「三句話讓漢朝滅亡」:賈詡為何被稱為第一「毒士」?》

謀士還要具備基本的軍政素養,對業務細節要有所了解。例如劉邦的謀士、開國功臣蕭何,他能「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楚漢爭霸時,劉邦的幾次潰敗,卻能屢敗屢戰,大多因為蕭何坐鎮秦國故地,不僅不斷招募新兵補充兵員,還一直確保漢軍的軍糧供應。沒有蕭何為劉邦治理大本營,劉邦不可能成就一番偉業。蕭何在擔任漢朝丞相期間,在「約法三章」的基礎上,參照秦法和當時的社會情況,制定了漢朝的律法,讓漢朝的社會秩序逐漸趨於穩定。

而像諸葛亮、司馬懿等謀士,他們更是會處理各種軍政事務,業務能力超強,限於篇幅,在此不再細說。

當然,謀士之勝中,最重要的能力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能從全局的、戰略的、人性的層面看問題。如果謀士只是單純擁有上述的一兩種能力,那麼他也僅僅只是一個低級參謀而已。如果謀士擁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論,那麼他就可能會成為掌握大局的重臣。

首先,謀士要能徹底參透人心。所有的決策都是人來做出的,只有了解人性,才能抓住一切事物的大本大源。以曹操最心愛的謀士郭嘉為例,此人輔佐曹操十一年,只要有他在的戰場,曹操無一敗績。197年,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曹操想抄起傢伙跟袁紹火併,但又擔憂自己的實力不如人,正在猶豫不決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曹操必然能擊敗袁紹。郭嘉對袁紹的分析,可謂入木三分。袁紹人性上的弱點纖毫畢現。而這「十勝十敗」,包括政治舉措、規章制度、領袖修養、文韜武略等多種因素,說明郭嘉對於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有一個體系化的認識。

段位更高的荀彧,他的方法論更為凝練,那就是「四勝論」,即「度勝、謀勝、武勝、德勝」,有此四勝,便可取得天下霸業。

注意,通曉心理學,不代表一定能參透人心。曹操陣營的謀士楊修,就有揣摩曹操心思的本領。然而,他只會揣摩心思,而沒有徹查人性。眾所周知的「雞肋」事件,楊修揣測出曹操的心思並公諸於眾,卻沒有意識到公諸於眾會動搖軍心的嚴重後果,最終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真正參透人心的智者,都是大智若愚、謹言慎行的,絕不會處處想著要怎樣在眾人面前出風頭。

其次,謀士要有框架思維,能三言兩語點出事物的本質。這種人對事物之間的聯繫了如指掌,不論什麼情況出現,都能立馬找到對應的策略和解釋。郭嘉的「十勝十敗」說和荀彧的「四勝論」都是框架思維的產物。諸葛亮的《出師表》,用764個字講清楚了蜀漢「內」「外」「文」「武」四個方面的十一件事,對國家的戰略環境、主要戰略方向、主要目標以及各自的責任分配、制度建設、人才保障等事情做了全面分析,並提供了具體的落地措施,為劉禪今後的國家大政方針做了全面的規劃部署。

從隆中對到出師表,諸葛亮的底層框架思維能力可見一斑。他能時刻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為劉備集團的事業成敗提供了戰略規劃。

因此,也只有像諸葛亮、荀彧等人,才能成為三國時期的頂級文臣。一般的謀士只能看見樹葉,而他們不但能看見樹葉,還能看見整片森林。

謀士的日常工作是什麼?

謀士只是一種通稱,這個群體的人常以「門客」「軍師」「幕僚」等身份,為自己的主人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但謀士不是專門的職業,像諸葛亮、荀彧、郭嘉都有自己的官員職位,而且他們的職位常不斷變動,例如諸葛亮當過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署大司馬府事、丞相錄尚書事、右將軍、司隸校尉、武鄉侯、益州牧等。謀士既然不是專門的職業,那麼他們在不出謀劃策的時候,日常工作都是什麼?

謀士也會領兵打仗。例如諸葛亮,他在前期雖然也曾領兵打仗,但戰績一直平平。注意,這裡說的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不是《三國演義》里那個會「火燒新野」「火燒博望」的神人。但是,諸葛亮從晚年時領兵打仗,軍事指揮能力有了質的飛躍。225年,他率軍南征,生擒孟獲,進軍滇池,平定了當地的絕大多數部族,全程只用了半年時間。後來,他率軍北伐曹魏,常以益州一州的兵力,打得強大的曹魏膽戰心驚。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當謀士,但他也常以大將軍、左都護等武將身份率軍打仗,抵抗曹魏的攻擊。他還曾率軍對曹魏進行北伐,數次進攻襄陽城。雖然他跟他弟弟諸葛亮前期一樣,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突出,但這並不妨礙他會領兵打仗的事實。

東吳的另一位謀士張昭,做過孫策時代的撫軍中郎將,孫權時代的綏遠將軍、撫吳將軍。在第一次「合肥之戰」時,孫權率軍大舉進攻合肥,張昭就率領另外一支軍隊進攻當塗。不過,他跟諸葛瑾一樣,軍事能力也並不出彩。

再如賈詡,當初董卓入洛陽,賈詡被任命為平津都尉,不久又被升為討虜校尉,隨牛輔出征,對抗討伐董卓的關東諸侯,也是個領兵打仗的人物。後來,他在曹操那兒當了參軍,出謀劃策的同時也能領兵。

曹操的謀士程昱,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武將。曹操控制漢獻帝後,程昱從東中郎將一路升遷至振威將軍。「官渡之戰」時,程昱率領七百人守鄄城。曹操本來想給程昱增兵兩千,但程昱予以拒絕。他自己招募新兵,擴張到數千之數,配合曹操進攻袁譚、袁尚,成為奮武將軍。

像這樣能領兵打仗的謀士,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總之,謀士這碗飯並不那麼容易吃,你要上懂天文、下知地理,還要懂點心理學,還要會排兵布陣,會領兵打仗,會數學演算,會引經據典·····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論,能把自己的技能融會貫通、應用到謀士工作的方方面面。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近代兵學家李德·哈得在闡述其「大戰略」思想時,曾有這樣一句話:

「儘管戰鬥是一種物質上的行為,其指導卻是一種心理上的程序,戰略愈高明,則愈容易把握有利機會,而只需付出最低的成本。」

對於「主公」們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能幫他們以儘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儘可能大的收益的人才。這樣的謀士,是「主公」們安身立命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們爭霸天下的操盤能手。
奚芝厚 • 263K次觀看
舒黛葉 • 41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1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