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都降了,姜維為什麼還要冒險實施復國計劃?

2025-04-16     花峰婉     反饋
3/3
作為蜀漢的軍事統帥,長期以來堅持北伐,給曹魏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在魏國人心中,姜維是他們的心腹大患,司馬昭絕不會輕易放過他。

在司馬昭的政治算盤中,劉禪雖然庸碌無能,但畢竟是蜀漢的象徵,可以用來安撫人心,收買蜀地民心。

而姜維則是蜀漢的軍事支柱,是北伐的靈魂人物,必須徹底剷除才能永絕後患,防止蜀地復燃戰火。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與其在屈辱中苟活,不如在戰鬥中爭取一線希望。

這才是姜維在山窮水盡之際選擇詐降的真正原因。

絕境求生的一場豪賭

姜維詐降鍾會,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冒險之舉。他敏銳地洞察到鍾會和鄧艾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鍾會內心深處隱藏的勃勃野心。

他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一步步將鍾會引向反叛的道路,希望藉助鍾會的力量,重新掌控局勢,最終實現復國的目標。

「聽說你出征淮南以來,謀劃從來沒有失手過,司馬氏能夠興旺,全仗你的功勞。如今又平定了蜀漢,威名四起,百姓認為你功勳卓著,主公畏懼你的計謀,你認為這樣子就能安然而歸嗎?何不效法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

姜維的這番話,如同燎原的星火,點燃了鍾會心中潛藏已久的野心,也為他接下來的行動埋下了伏筆。

信息來源:《資治通鑑》第七十八卷:鍾會內有異志,姜維知之,欲構成擾亂,乃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邪!」 會曰:「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

當時的局勢對姜維來說並非完全沒有希望。他手中還有五萬訓練有素的精兵,南中地區也尚未被魏軍完全控制,那裡的人民對蜀漢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忠誠。

更重要的是,蜀漢內部仍有不少忠臣良將和百姓不甘心亡國,他們渴望一個復國的機會,期盼著一位能夠帶領他們重振旗鼓的領袖。

姜維相信,只要時機成熟,他就能利用這些殘存的力量,重新點燃復國的希望之火。

與此同時,東吳作為魏國的另一個強敵,也時刻關注著蜀漢的局勢變化。如果蜀漢能夠復國,東吳必然會提供支持,形成夾擊魏國的有利態勢。

姜維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更加堅定了復國的決心。

此外,蜀漢的滅亡並非因為國力耗盡,而是因為劉禪的怯懦和不戰而降。成都的城防堅固,糧草充足,完全有能力抵禦魏軍的進攻。

如果劉禪能夠堅持抵抗,等待姜維的援軍,或許歷史將會改寫。

信息來源:《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是日,(劉)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鄧)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禪不納,遂送璽綬。」

只可惜,司馬昭老謀深算,早已預料到鍾會可能擁有的野心。他暗中派人監視鍾會的一舉一動,並在軍隊中安插了親信,隨時準備鎮壓叛亂。

鍾會起兵後不久,便被司馬昭的軍隊迅速鎮壓,姜維的復國計劃也隨之破滅,最終喪命亂軍之中,甚至慘遭滅門之禍。
奚芝厚 • 263K次觀看
舒黛葉 • 41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1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