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蜀漢後期,政治腐敗,國力日漸衰弱。宦官黃皓專權,結黨營私,朝政混亂不堪。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之下,姜維多次北伐,卻屢屢受挫,損兵折將,也加劇了蜀漢內部的矛盾和危機。
263年,魏國大將鄧艾採取聲東擊西的戰略,暗中率軍偷渡陰平小道,繞過姜維駐守的劍閣,直逼成都。
信息來源:《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沖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劉禪在面對強敵壓境和城內人心惶惶的局面下,聽從了譙周的建議,選擇開門投降,放棄了抵抗。這一消息傳到劍閣,姜維悲憤交加,卻又無可奈何,只得奉命投降。
劉禪的投降,標誌著蜀漢王朝的徹底覆滅。司馬昭為了穩定局勢,籠絡人心,對劉禪和蜀漢的舊臣採取了相對寬容的優待政策,將他們遷往洛陽,封侯賜爵,衣食無憂。
但這並不意味著姜維可以就此安享太平,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