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十個崗位最肥,干一任後半輩子不愁,有的幾輩子都花不完

2025-11-21     花峰婉     反饋
2/3
問題是,自乾隆晚年以後至清末,銀庫的管理制度屢屢出現漏洞,銀庫庫丁靠著「祖傳秘方」,從國庫偷盜銀兩。比如道光初年,國庫存銀帳上共有二千多萬兩,而實際僅有900多萬兩,剩下的全都被進了各級官員的腰包。

銀庫郎中是一把手,沒有他的點頭認可,庫丁們是不可能有機可乘的。所以銀庫郎中分肥也最多。如果能安全地干滿一任,子孫三代吃喝不愁。

2、兵部武庫司郎中

武庫司主管全國的兵器軍械,在整個兵部屬於最肥的缺。道理很簡單,因為國家用兵武器裝備的耗費極大,也最難統計實數,武庫司在調撥軍械時,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比如乾隆時期第二次金川之役,耗費白銀七八千萬兩,其中兵器、火炮、彈藥占了很大的比例。阿桂事後報銷軍費時,就多達二千多萬兩,而其中到底用了多少,估計阿桂自己也說不上來。

武庫司最盼望的就是打仗,只要用兵發財的機會就來了,大仗撈個幾萬兩,小仗撈個幾千兩,一任下來後半輩子花銷自然就有著落了。

3、吏部文選司郎中

吏部不直接和銀兩、物資打交道,能拿的都是「人情錢」。文選司作為吏部最核心的部門,手裡握著文官的仕途前程。在坑少蘿蔔多的官場,不鑽營、不打點,只能永遠坐在冷板凳上。

乾隆以後基本形成定例,文選司放一缺就有一缺的銀子拿,不過總體而言,盈利能力沒有戶部和兵部那麼強。

4、工部營繕司郎中

工部在六部中地位最低,能拿得上檯面的也就營繕司了。營繕看名字就知道,是負責國家工程的主管單位。所謂工程年年有,銀子年年拿,不管是修路造橋還是宮殿廟宇,少了誰都少不了營繕司郎中。

需要注意的是,內務府也負責皇家工程的營造,但都是小工程,朝廷明文規定,只要工程造價超過五百兩,就要移交工部營繕司。

5、內務府是個官都能撈錢

一個雞蛋採購價10兩,雞鴨魚肉以及各種皇家日用品,都比市場價翻了幾十倍,還美其名曰「天家特貢」。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鏈條上,別說是內務府總管大臣,就是不入流的筆帖式也能分上一杯羹。

如果按照平均水平而言,內務府絕對是京師各衙門中油水最多的,可要單拿出來,似乎又沒有那個職務能超過戶部銀庫郎中。

二、地方道府及各種差事肥缺

1、陝西督糧道

陝西督糧道號稱「天下道府第一肥缺」,此言不虛,也有很多史料可以查閱。比如道光時期的張集馨就曾在陝西督糧道上干過一任。

張集馨進士出身,身上多少還有讀書人的氣節,也懂得節制。可他離任的時候,不僅還了上任前欠下的數萬兩債務,還得了幾萬兩陋規銀。前後算起來,也得有十餘萬兩了。要是換了別人,恐怕要在張集馨的基礎上翻一倍,三年下來,二十萬大概是保底的收入。

2、河道

河道的性質與內務府一樣,從上到下不管什麼崗位都有銀子拿,而且拿得還不少。河道的任務就是只管花錢,朝廷每年都有固定額度的撥款,正常年景下也不少於四百萬兩。

一條黃河千古泛濫,修了又潰,潰了又修,天知道有多少銀子用在河堤上。可是朝廷的撥款必須要用掉,即所謂的專款專用,要是用不完,下一年度的撥款就要減少。

所以,河堤上用不掉的,就大家吃喝,吃喝要是還花不了,就得想辦法裝進自己的腰包。據說,河道衙門一個師爺的年薪都有上萬兩了,當官那就更不敢想了。

3、揚州知府

能到揚州府治上一任,那是前世修來的福。一個兩淮鹽政,不僅是內務府的錢袋子,也是大大小小各級官員的聚寶盆。揚州鹽商又是出了名的闊綽,只要開口,抬幾筐金葉子往河裡灑那也是家常便飯。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67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40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奚芝厚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喬峰傳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