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密去世前,楊吳疆域
十一月二十六日,楊行密去世,年僅二十歲的楊渥被徐、張二人擁立上王位。
徐溫、張顥密謀,誅殺楊渥,奪取楊氏大權
史書記載,楊渥豪奢無德,連楊行密都說這個兒子「非保家主」。
但實際上,楊渥奢侈歸奢侈,但對權力看的很重,上位之初,立即任用自己的宣州班底組建新的衛隊,引起新任宣州刺史王茂章的忌憚,正好給了楊渥立威的機會。
不過王茂章可不是一般人,可是擊殺國朱溫侄子朱友寧的猛將,連朱溫對其能力都大為讚嘆,以楊渥養尊處優培養出來的征戰能力,屬實不夠看。
但楊渥也有辦法,就是籠絡最能打的前黑雲都指揮使李簡。
黑雲都
李簡為楊行密征討多年,但升遷緩慢,立下無數戰功,卻連個州刺史都沒當上,楊渥呢?上來就給他一個楚州團練使,李簡感恩戴德,視楊渥為恩主。
有人說,團練使有什麼的,蘇軾貶職的官職就是黃州團練副使,看起來很一般啊。
問題是宋朝的團練使是虛職,而五代團練使是一州軍政長官,不可同日而語。
有了李簡的支持,楊渥底氣十足,畢竟黑雲都可是和銀槍效節都齊名的精銳,其前身就是大魔王孫儒的部眾。
得知楊渥有了李簡支持,王茂章自知鬥不過,索性投奔了吳越國了,宣州士族徹底歸心,也讓楊渥初步穩住了腳跟。
此後,楊渥藉機誅殺周隱,貶斥劉威,逐步建立了威信。
可惜初戰告捷後,楊渥有些飄飄然,認為藩鎮不過如此,自恃兵力充足,不斷對外征戰擴大疆土,先派人攻打割據湖南的馬殷,後趁割據江西的鐘傳病逝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繼承權而大打出手之際,派兵趁火打劫。
看著不斷擴大的疆域,楊渥自詡比老爹楊行密還厲害,開始享樂起來,尤其是打馬球,為打馬球,不僅花費大量金錢製造需要多個人才能合抱的巨型蠟燭,還把自己的衛隊遷出城外,就是為了給自己騰地方玩耍。
楊渥初期搞的不錯,後面就有些飄飄然
徐溫和張顥就勸諫他,沒想到楊渥卻說:「汝謂我不才,何不殺我自為之?」
這話一說,徐溫和張顥憂懼不安,深怕楊渥殺了自己,決定先下手為強,廢楊渥,改立楊行密第二子楊渭。
也活該楊渥被廢,此前征討馬殷的時候,派的是嫡系劉存,初期進攻不利後,又派陳知新增援,這兩支都是對楊氏極為忠心的軍隊,卻輕易被楊渥調到西邊,最終活活在岳州前線耗著。
另一支信任的大將秦斐則派到了江西作戰,以秦斐能力,攻打內訌的鐘氏錯錯有餘,因此楊渥又把自己壓廂底的衛隊東班院軍也派過去歷練歷練以便日後升遷。
至於黑雲都,因統率黑雲都的呂師周投了馬殷,導致楊渥對黑雲都信任大大降低,
三支親信都出征在外,又不信任黑雲都,自己的衛隊又因為要打馬球,遷到城外駐紮,可以說此時的楊渥身邊,就沒個護衛隊,直接給了徐溫、張顥可乘之機。
天祐四年(907年)二月,徐溫和張顥發動政變,帶著親信闖進內府,軟禁了楊渥,後暗中派人勒死了楊渥。
至此,割據江淮多年的楊氏勢力徹底丟了實權,其權力被徐溫和張顥瓜分。
徐溫誅殺張顥,成為楊吳權臣
徐溫和張顥可以合力幹掉楊渥,不代表他們願意共享權力,尤其是張顥,企圖直接上位。
徐溫和張顥可以合力幹掉楊渥,不代表他們願意共享權力
楊渥剛死,張顥直接部下刀斧手,要求前來開會的文武百官擁立他為主,一旦不同意,張顥很可能就會大開殺戒。
關鍵時刻,嚴可求突然拿出吳國史太夫人的手令,說當立次子楊渭(後改名楊隆演),吳國文武立刻跪拜山呼,造成既定事實,這才壓住了張顥的野心。
但張顥控制楊吳的軍權,幹掉徐溫輕而易舉,形勢對於徐溫非常不利。
徐溫呢?打算先下手為強,先假意臣服,穩住張顥,然後收買左監門將軍鍾泰章,趁張顥不備,帶人砍死了張顥,至此,徐溫成為楊吳無可爭議的話事人。
史書記載:「隆演以溫為左、右牙都指揮使,軍府事咸取決焉。」
徐溫雖掌握大權,但地位也並非那麼穩固,好在有張顥「形罰酷濫,縱親兵剽奪市裡」的惡劣,徐溫決定吸取張顥的教訓,「立法度,禁強暴,舉大綱」,將張顥以及楊渥施行的弊政全部廢除,打算爭取民心。
在徐溫的精心治理下,楊吳很快穩定下來,一時間「軍民安之」。
只是獲得百姓之心還不夠,還得拉攏官員,在安撫百姓的同時,徐溫積極拉攏楊吳功勳老將,至於不服的,則強力彈壓。
徐溫統治期間,楊吳百姓過的不錯,為後面南唐打下基礎
天祐六年(909年)六月,撫州刺史危全諷聯合袁州彭彥章、吉州彭釺、信州危仔倡等人作亂,徐溫命大大將周本一征討,順利平叛的同時,極大提高了徐溫在官場上的聲望,統治更加穩固。
只是掌權日久,徐溫也心生篡位之心。
不過現在篡位的時機並不成熟,一來楊吳舊臣尚在,他們可以接受徐溫為權臣,但不代表同意徐溫篡位,更沒打算給徐溫下跪磕頭,二來揚州是楊家及功勳大將的大本營,徐溫在揚州根基較淺,所以,徐溫沒有腦子一熱學張顥自立,而是徐徐圖之。
既然在揚州沒有根基,不如自己建立根基。
在淮揚一帶,徐溫看中了昇州,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這裡北帶長江,南控江東,地勢險要,是非常理想的建都所在地。
天祐八年(911年),徐溫自任昇州刺史,至於昇州副使、知州事就是養子徐知誥,很顯然,徐溫走的就是曹操的霸府路線,企圖在揚州之外,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治中心。
眼看徐溫開始走曹操之路,一幫跟隨楊行密出生入死的心腹不滿徐溫掌權,想要暗中除掉徐溫。
天佑九年(912年)三月,宣州觀察使李遇、鎮南節度使劉威以及輋州觀察使陶雅經過密謀,企圖除掉徐溫。
得到消息的徐溫立刻派黑雲都征討,且安排徐知誥一起出征。
征討期間,徐溫抓來李遇最疼愛的小兒子,要求李遇停止反抗回揚州議事,李遇來了之後,徐溫連李遇帶其子並一家老少全部砍頭,極大震懾了劉威、陶雅等老臣,一時間「諸將始畏溫,莫敢違其命。」
戰後論功欣賞,徐知誥升任為昇州刺史。
徐溫忌憚徐知誥,雙方明爭暗鬥
對於徐溫的栽培,徐知誥還是非常感激的,也打算做出點實事以報答養父。
在昇州期間,徐知誥懲治貪腐、選拔人才、修明政教、整修城池,僅僅五年,昇州就成為新的富庶之地,引起前來巡幸昇州的徐溫忌憚。
徐溫看徐知誥將昇州治理的有聲有色,知道他是個人才,害怕威脅到親兒子的地位,改任他為潤州團練使。而為了培養親兒子徐知訓,則安排他坐鎮揚州,名義輔佐楊隆演,實際上則進行監視,防止楊氏力量反撲。
原以為將昇州治理好會得到父親的賞識,誰知養父居然如此忌憚,將自己安排在久經戰亂,人煙稀少的潤州,於是上書徐溫,請求去稍微富庶的宣州任職。
但徐溫害怕徐知誥藉機培養勢力,堅決不許,本來溫馨的父子關係,就此埋下了裂痕。
去潤州,徐知誥老大不樂意,但身邊謀士宋齊丘卻勸他 ,潤州是天選之地,雖然殘破不富裕,但卻與楊吳都城廣陵僅有一水之隔,一旦有事,即可名正言順出兵去廣陵,遠比在昇州快很多,況且徐溫的大公子徐知訓爛泥扶不上牆,遲早要出事,潤州就是徐知誥蟄伏的最佳之地。
徐知誥一聽,非常有理,當即啟程去了潤州。
宋齊丘看人還真准,和父親徐溫相比,徐知訓的確不堪大用。
前面說了,徐溫營造昇州,就是學曹操在鄴城搞霸府,而在五代十國這些梟雄里,徐溫也是學曹操的最像的,儘管曹操掌權,但在禮節上,對漢獻帝那是絕不冒犯,徐溫也是如此,楊隆演雖然是傀儡,但徐溫對他恭敬如儀。
但徐知訓呢?卻一點沒把楊隆演當回事,在廣陵作威作福蠻橫驕縱不說,還時常侮辱楊隆演,連表面的君臣之禮都不顧。
至於其他大臣?更不放在眼裡,聽聞威武軍節度使李德誠有美貌的家妓,就強行索要,被拒後叫囂要處死李德誠全家,而大將朱瑾,好好地給她教授兵法,卻給朱瑾扣綠帽子,朱瑾氣不過,於天佑十五年(918年)誅殺了徐知訓。
而這就是徐知誥千載難逢的機會,得知徐知訓被殺,徐知誥以提徐溫掌控局勢為由,迅速過江,進入廣陵控制了局面,而徐溫則慢了一拍。
一直一來,徐溫就視徐知訓為自己的接班人,如今卻莫名其妙被誅殺,甚至徐溫剛到廣陵,朱瑾就自殺了,如此詭異,很難不懷疑是不是徐知誥背後動的手。
就在徐溫派人暗中偵查的時候,意外的在徐知訓府上發現了一個暗室,室內懸掛著一幅畫,其中徐知訓本人袞冕正座,其餘包括徐溫和其他徐氏子弟跪在地上綁縛受刑,看到這幅畫後,徐溫氣的七竅生煙,直呼這兒子死的太晚。
徐知訓的權力都是來自徐溫,按理說父親一死,他就掌握楊吳大權,犯不著搞這些虛頭巴腦的玩意,而這些明顯激怒徐溫的話,搞不好是徐知誥安排的。
但不管如何,徐溫倒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對其懷疑,在其他兒子還未成年的情況下,以徐知誥為淮南節度行軍副使,接替徐知訓原來的位置。
至此,徐知誥一招以逸待勞,成為楊吳僅次於徐溫的權臣。
謀劃二十年,終為他人做嫁衣
此時的徐溫已經完全掌控大軍,接下來無非就是篡位了。
而要篡位,首先就得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因而在天祐十六年(919年)二月的時候,徐溫率文武勸楊隆演稱帝,楊隆演知道徐溫打的什麼主意,就是不同意。
天祐十六年(919年)疆域
徐溫無奈,只能退而求其次,走先稱王之路再說。
此前楊隆演雖然也是吳王,但這個吳王是當初唐昭宗封楊行密的吳王,如今大唐都沒了,這個吳王的政治意義已經不大了,而且楊吳屬於割據勢力,不如正式稱王建國。
四月初一日,徐溫進奉玉冊、寶綬尊楊隆演即吳國王位,此前楊隆演已經拒絕稱帝一次了,不好拒絕稱王,只能勉強同意。
稱王后,建立宗廟、社稷,改元武義,追封楊行密孝武王,廟號太祖;哥哥楊渥為景王,廟號烈祖,為設立百官如同皇帝的制度。
而徐溫呢?也如願以償被封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封東海郡王,後改昇州為金陵,就是為了日後篡位做準備。
眼看阻擋不住徐溫的篡位,楊隆演鬱鬱而終,徐溫立馬扶持楊行密另一個兒子楊溥即位,但對於現在的徐溫來說,現在篡位的時機還不成熟,儘管有人勸他自立,但徐溫卻大義凜然表示:「吾果有意取之,當在誅張顥之初,豈至今日邪!使楊氏無男,有女亦當立之,再敢妄言者斬?」
這話鬼都不信,當要是誅殺張顥後就篡位,劉威、陶雅那些人能答應?其次,楊行密畢竟是他的主公,背主自立,註定要定在恥辱柱上的,而此時徐溫已經六十多歲了,再冒著一世罵名篡位是極不划算的,所以,他打算把篡位的時候交給兒子,自己當周文王。
幾個兒子裡,除了已經被殺的徐知訓之外,也就徐知詢稍微好一點,儘管對養子徐知誥也很疼愛,但畢竟不是親生的,從一開始,徐溫就沒打算選他。
但徐知誥權勢越來越大,已經嚴重威脅徐氏子孫的地位,為此,他派次子徐知詢來到潤州,一方面是培養徐知詢,另一方面則是監視徐知誥,防止其異動。
親子能力不如養子,屬實悲劇
而心腹嚴可求則勸他:「二郎君(徐知誥)不是徐氏之子,但禮賢下士,很得人心,如不除掉他,恐怕成為後患。」
畢竟是養育多年的兒子,徐溫也真下不去手,但不處理,則威脅親兒子的地位,多方考慮後,徐溫決定撤換徐知誥,將徐知詢派去廣陵。
而在這之前,還得為篡位做準備,即逼楊溥稱帝。
順義七年(927年)十一月,徐溫打算親自率領諸藩鎮節度使入朝,逼迫楊溥稱帝,但臨行前,徐溫卻病倒了,只能派兒子徐知詢奉表入朝勸進,一方面是繼續逼迫楊溥稱帝,一方面是找機會取代徐知誥。
徐知誥雖然權勢大,但終究還是鬥不過徐溫的,得知徐溫要替換自己,自覺鬥不過的徐知誥主動請求前往洪州出任刺史以避禍,可誰知還沒送過去,徐溫就病逝了,時年六十六歲,還沒來得及把位置交給徐知詢。
或許徐溫在臨死前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幾個兒子不堪大用,自己死後,將無人能壓制住人中龍鳳的養子徐知誥,天下將是徐知誥的,所以,臨終就沒有定下傳位的遺言,就是希望徐知誥上位後好好對待徐氏人。
事實上也正如徐溫所料,徐知詢根本不是徐知誥的對手,無才無德不說,又不會收買人心,徐溫剛死,其大半心腹就投靠了徐知誥。
徐知詢看這麼下去也不是個事,打算借徐知誥前往金陵府服喪之際除掉他,這麼簡單的計謀早就被徐知誥看穿,徐知誥不進不去,還以楊溥的詔令讓徐知詢前來廣陵,說有人告發他收了錢鏐不少龍鳳圖案的物品,屬於僭越,需來廣陵自證清白。
雖說大家都知道,楊溥是傀儡,但名義上還是君主,以僭越之名讓徐知詢來廣陵,屬於陽謀,徐知詢不得不來。
而徐知詢一來就以不臣之罪奪取兵權,輕輕鬆鬆奪取了徐氏最後的權力。
拿下權力後,徐知誥繼續徐溫未能完成的篡位之路。
徐知誥篡位
同年,楊溥即位,改元乾貞,大和七年(935年)徐知誥進封齊王,正式建立齊國,升元元年(937年),楊溥禪位給徐知誥,徐知誥改名徐誥,國號為齊,定都金陵,尊養父徐溫為齊太祖。
但後來徐誥認李唐為祖宗,改名李昪,國號也改成唐,徐溫的齊太祖,又改為唐義祖。
徐溫算計辛苦二十年,全是白忙。
當然最慘的還是楊行密,徐溫好歹還在宗廟吃血食,而自己呢?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徹底送了外人不說,就連楊氏宗室也過的悽慘不已,屬實有些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