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有個謀士叫李左車,人稱"廣武君",這人很有遠見。
當他得知韓信要來進攻時,就建議陳余採取"持久戰"策略——不要跟韓信正面硬剛,而是切斷韓信的補給線,讓漢軍在趙國境內餓死。
李左車分析說:"韓信雖然厲害,但他遠道而來,後勤補給肯定是個大問題。咱們只要堅守不出,斷了他的糧道,不用打仗,韓信的軍隊自己就會崩潰。"
這建議其實特別明智,但陳余驕傲自大,覺得自己兵多將廣,何必玩這些花招?
他不屑地說:"區區韓信,不過是劉邦手下一個無名小卒,有什麼了不起?我20萬大軍,嚇都能嚇死他!"於是,他完全無視了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得知這一情況後,心中暗喜。他太了解這種目空一切的將領了,正好可以利用對方的驕傲自滿來設下一個驚天大局。
最「狠」戰術的誕生
韓信率軍來到趙國境內的井陘(今河北石家莊附近),這裡地形複雜,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河流。
韓信沒有按常規選擇在平原上擺開陣勢,而是做了一個在當時看來完全瘋狂的決定——他把大軍背對著河水布陣!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漢軍背後是滔滔河水,根本沒有退路。
一旦戰敗,士兵們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只能被趙軍趕進河裡淹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戰"。
當韓信下達這個命令時,許多將領都傻眼了,有人甚至懷疑大將軍是不是瘋了。
一位副將忍不住問:"將軍,這不是把我們所有人都置於死地嗎?萬一打不過怎麼辦?"
韓信鎮定地說:"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這一戰只有勝,沒有退路。"這句話流傳至今,成為軍事史上的經典名言。
韓信的做法看似「瘋狂」,實際上是深諳人性的高明之處。
他知道,當人沒有退路時,求生本能會激發出最大的潛力和戰鬥力。這就像現代人常說的"破釜沉舟",把自己逼到絕境,反而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除了背水布陣這一招外,韓信還暗中派出了2000精銳騎兵,繞到趙軍大營後方埋伏起來。
敵軍上當了
天剛亮,趙軍統帥陳余就得到報告說漢軍已經背水布陣。陳余聽完哈哈大笑:"韓信這是自尋死路啊!背靠河水,想跑都跑不了!"
趙軍將領們也都信心滿滿,認為這仗簡直就是送上門來的勝利。陳餘一聲令下,趙軍20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出大營,氣勢洶洶地朝漢軍壓過去。
在趙軍看來,以20萬對付漢軍幾萬人,簡直就像大人打小孩一樣容易。他們甚至都在討論戰後怎麼分漢軍的裝備和財物。
但當趙軍真正與漢軍接觸後,情況卻出乎意料。漢軍士兵個個像瘋了一樣悍不畏死,明知不敵也拚命衝鋒。趙軍雖然人多,卻一時無法突破漢軍的防線。
原來,韓信早就告訴士兵們:"我們背水布陣,退無可退。趙軍雖眾,但他們尚有退路,而我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向前!向前就是生,退後就是死!"
這番話深深地印在每個漢軍士兵心中。他們知道自己別無選擇,只能拚死一戰。
趙軍雖然一開始占據優勢,不斷向前推進,但漢軍的防線卻像一堵堅固的牆一樣,怎麼也攻不破。趙軍將士開始感到疑惑:為什麼以多打少,卻遲遲不能取勝?
就在趙軍全力進攻的同時,韓信派出的那支2000人騎兵隊已經繞到了趙軍大營後方。
他們趁著趙軍主力都出去作戰,大營防守空虛的時候,突然殺入趙軍大營,到處放火,並且升起了漢軍的旗幟!
20萬大軍崩盤
戰場上,趙軍與漢軍僵持不下,突然有士兵慌張地跑來報告:"大事不好了!我軍大營被攻破了,到處都是漢軍的旗幟!"
這個消息瞬間擊垮了趙軍的鬥志。陳余最初還不相信,但當他回頭看到遠處冒起的濃煙和飄揚的漢旗時,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一時間,趙軍軍心大亂。有人認為是漢軍的主力已經繞到了後方,大營已經失守;也有人認為漢軍的增援部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