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寫得不好看,內容再精彩也白搭。
有句話叫"字如其人",在科場上更是硬道理。
你字寫得潦草,考官就覺得你這人不夠嚴謹;你字寫得歪歪扭扭,考官就覺得你態度不端正。
很多才華橫溢的考生,就因為字沒練好,一輩子都進不了仕途。
洪秀全就是這麼倒霉的典型。
13歲的高光時刻轉眼成空
道光七年,也就是1827年,洪秀全13歲。
這個年紀的他已經把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了。
他家裡雖然不算富裕,但好歹是個耕讀之家,7歲就送他進私塾念書。
洪秀全這孩子腦子確實夠用,經書理解得透徹,作文也寫得不錯。
那年他參加花縣的縣試,也就是童試的第一關,成績相當不錯,順利拿到了"童生"的資格。
拿到童生資格,就等於一隻腳踏進了讀書人的圈子。
家裡人高興壞了,覺得這孩子將來肯定能光宗耀祖。
洪秀全自己也挺得意,信心滿滿地去參加廣州府試。
府試是童試的第二關,過了這關才能成為真正的秀才。
結果這一考,就把他打回了原形。
榜單公布的時候,密密麻麻的名字里就是沒有他。
這次落榜對洪秀全打擊不小,可他還年輕,覺得自己還有機會。
於是接下來幾年,他一邊打零工賺錢,一邊繼續讀書備考。
廣州府試每三年舉行一次,洪秀全又考了兩回,結果都是一樣——落榜。
這時候他已經不再是十幾歲的少年了,身邊同齡人該成家的成家,該立業的立業,只有他還在科舉這條路上死磕。
25歲那年,天塌了
到了洪秀全25歲那年,他第三次參加府試。
這次考試之前,他把書都快翻爛了,自我感覺準備得特別充分。
考完之後,他還挺有把握,覺得這次應該能過。
結果榜單一出來,又是一盆冷水兜頭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