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長期盯著電腦,怎麼緩解眼睛乾澀脹痛?電腦族必看:從乾澀到脹痛,眼科醫生認可的 8 個護眼方案,讓眼睛重獲輕鬆!

2025-09-28     幸山輪     反饋
3/3
一、先改習慣:這些 「隱形傷害」 正在透支你的雙眼

很多人以為眼疲勞只是 「看電腦太久」,卻不知道那些習以為常的行為,正在悄悄加重眼部負擔。北京回龍觀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閆少校強調,不良用眼習慣是 「電腦病」 的主要誘因,調整習慣是護眼的第一步。

(一)「20-20-20」 法則:給眼睛設個 「休息鬧鐘」

盯著螢幕時,我們的眨眼次數會從正常的每分鐘 15-20 次驟降至 5-6 次,淚液蒸發速度隨之加快,這是眼睛乾澀的核心原因。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踐行 「20-20-20」 法則:每使用電腦 20 分鐘,就把視線轉向 20 英尺(約 6 米)外的物體,保持 20 秒以上。

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卻能有效放鬆睫狀肌。從事設計工作的李女士試過無數護眼法,最終發現這個法則最實用:「我在電腦上設了定時提醒,每次遠眺時順便喝口水,現在下午再也不會眼睛乾澀到頻繁揉眼了。」 需要注意的是,休息時別刷手機,電子螢幕的藍光會讓眼睛持續處於緊張狀態,達不到放鬆效果。

(二)坐姿與螢幕:距離和角度決定眼部壓力

你可能沒意識到,螢幕的位置和坐姿正在悄悄傷害眼睛。正確的螢幕距離應保持在 50-70 厘米,螢幕頂端略低於眼水平位置 10-20 厘米,呈 15-20 度的下視角。這樣的角度能減少眼球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降低淚液蒸發,同時避免因抬頭看螢幕導致的眼周肌肉緊張。

坐姿同樣關鍵。腰背挺直、雙肩放鬆,手腕自然放在鍵盤上,膝蓋與髖關節保持 90 度。很多人喜歡癱在椅子上或前傾身體看螢幕,前者會導致頸椎受壓連帶眼周供血不足,後者會縮短眼睛與螢幕的距離,加重睫狀肌負擔。IT 工程師王先生調整坐姿後深有體會:「以前每天下班眼睛都脹痛,調整螢幕高度和坐姿後,那種緊繃感明顯減輕了。」

(三)主動眨眼:最簡單卻最易被忽視的護眼動作

眨眼是眼睛的 「天然保濕劑」,不僅能分泌淚液,還能將淚液均勻塗抹在眼球表面,形成保護淚膜。但專注工作時,我們常常會無意識地減少眨眼,尤其在趕項目、寫報告等高強度用眼場景下。

想要養成主動眨眼的習慣,可以嘗試 「有意識訓練法」:每次敲完一段文字或看完一封郵件後,刻意眨眼睛 10 次,動作要緩慢輕柔,讓淚液充分濕潤眼球。佩戴隱形眼鏡的人群更要注意,長時間佩戴會影響淚液循環,建議每 4 小時取下鏡片讓眼睛休息,且避免在電腦前佩戴透氣性差的鏡片。

二、優化環境:給眼睛打造 「濕潤舒適」 的工作空間

眼睛的狀態與工作環境密切相關。乾燥的空氣、刺眼的光線、螢幕反光等問題,都會加劇眼部不適。從環境入手調整,能讓雙眼在工作時更 「舒服」。

(一)濕度達標:拒絕 「脫水」 的眼睛

空調房是乾眼的重災區 —— 空調運行時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致室內濕度驟降,加速淚液蒸發。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數據顯示,當空氣濕度低於 40% 時,乾眼發生率會增加 30%。

改善方法其實很簡單:在桌上放一台小型加濕器,將室內濕度維持在 50%-60%。如果擔心加濕器清理麻煩,也可以在桌角放幾盆水培植物,比如綠蘿、常春藤,既能增加濕度,綠色植物還能緩解視覺疲勞。市場專員張女士分享:「北方冬天空調房特別干,我放了加濕器後,眼睛乾澀的症狀一周就緩解了。」

(二)光線調節:避開 「光污染」 陷阱

不當的光線會讓眼睛持續處於緊張狀態,加重脹痛感。首先要避免螢幕反光,將電腦螢幕放在窗戶側面,與窗戶保持 1.5 米以上距離,避免陽光直射螢幕。如果無法調整位置,可以安裝百葉窗或窗簾,控制光線強度。

夜間工作時,絕對不能只開螢幕燈。正確的做法是開啟 「雙重照明」—— 打開頂燈提供基礎光線,再在螢幕側方放一盞檯燈,光線柔和不直射眼睛。檯燈選擇 4000K 左右的暖白光,這種光線接近自然光,對眼睛刺激最小。

(三)螢幕設置:減少 「視覺刺激」

螢幕的亮度、解析度等設置也會影響眼部舒適度。首先將螢幕亮度調整到與環境光一致,最簡單的方法是:打開一張空白 Word 文檔,如果螢幕比周圍環境亮很多或暗很多,就需要調整。

其次調整螢幕解析度,以 15.6 英寸筆記本為例,1920×1080 的解析度是比較合適的,文字清晰不模糊。字體大小設置為 「11 號」 或 「12 號」,行間距保持 1.5 倍,減少眼睛聚焦負擔。另外,開啟螢幕的 「夜間模式」 或 「護眼模式」,降低藍光比例,尤其適合睡前使用電腦的人群。

三、眼部護理:每天 10 分鐘,緩解乾澀脹痛

工作間隙做些簡單的眼部護理,能有效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緩解不適。這些方法無需專業工具,在辦公室就能完成。

(一)熱敷:激活瞼板腺的 「天然療法」

熱敷是眼科醫生強烈推薦的護眼方法,尤其適合緩解乾眼和眼疲勞。北京回龍觀醫院研究表明,42℃左右的熱敷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幫助瞼板腺分泌脂質,延緩淚液蒸發。

熱敷的正確方法是:用毛巾浸泡在 42℃-45℃的溫水中,擰乾後敷在閉合的眼睛上,保持 15-20 分鐘。如果覺得麻煩,蒸汽眼罩是不錯的選擇,恆溫熱敷更方便,還能避免毛巾溫度下降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熱敷要堅持每天 1-2 次,早晚各一次最佳。急性結膜炎、眼部有外傷或感染時不宜熱敷,以免加重症狀。白領劉女士堅持熱敷一個月後說:「以前早上起來眼睛乾澀得睜不開,現在熱敷後,眼睛一整天都很濕潤。」

(二)按摩:打通 「眼部經絡」 的放鬆技巧

眼周按摩能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脹痛感。常見的護眼穴位有睛明穴、攢竹穴、太陽穴等。睛明穴位於內眼角上方凹陷處,用食指輕輕按壓,每次 1 分鐘,有酸脹感為宜;攢竹穴在眉頭凹陷處,用拇指指腹按揉,促進眼部代謝;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 1 橫指處,按壓 30 秒能緩解眼脹頭痛。

按摩時要注意力度輕柔,避免用力按壓眼球。可以在午休時或下班後進行,每次 5-10 分鐘。搭配眼霜或按摩油,既能減少摩擦,又能滋潤眼周皮膚。長期堅持,不僅能緩解眼疲勞,還能改善黑眼圈和眼袋。

(三)眼保健操:經典方法的 「現代用法」

眼保健操並非學生專屬,上班族做同樣有效。改編後的 「辦公室眼保健操」 更適合工作間隙練習:

第一節揉天應穴:用指腹按揉眉頭下方的天應穴,20 秒;第二節擠按睛明穴:用食指按壓內眼角睛明穴,20 秒;第三節揉四白穴:用指腹按揉瞳孔正下方的四白穴,20 秒;第四節按太陽穴、輪刮眼眶:按壓太陽穴後,用食指第二節從眉頭刮到眉尾,再從外眼角刮到內眼角,30 秒。

這套動作只需 2 分鐘,每天做 2-3 次,能有效放鬆睫狀肌,緩解視疲勞。程式設計師小林說:「我每天上午 10 點和下午 3 點各做一次,現在眼睛脹痛的次數明顯減少了。」

四、飲食調理:吃對食物,給眼睛 「補充營養」

眼睛的健康離不開營養支持,日常飲食中攝入富含維生素 A、C、E 和葉黃素的食物,能從內到外呵護眼睛。

(一)關鍵營養素:眼睛的 「保護傘」

維生素 A 是視網膜感光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會導致眼乾、視力模糊。動物肝臟、蛋黃、胡蘿蔔、菠菜等食物富含維生素 A,建議每周吃 1-2 次動物肝臟,每次 50 克左右。

維生素 C 和 E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護眼睛免受自由基損傷。新鮮水果如橙子、獼猴桃、草莓,蔬菜如西蘭花、番茄,堅果如杏仁、核桃,都是維生素 C 和 E 的優質來源。每天吃 200 克水果、300 克蔬菜,就能滿足需求。

葉黃素是視網膜黃斑區的主要色素,能過濾藍光,保護視網膜。玉米、羽衣甘藍、南瓜等食物富含葉黃素,建議每天吃一份深綠色蔬菜。眼科醫生建議,經常用電腦的人群可以適當補充葉黃素補充劑,但要選擇正規品牌,遵醫囑服用。

(二)護眼食譜:簡單易做的 「眼睛大餐」

胡蘿蔔雞蛋餅:胡蘿蔔擦絲,與雞蛋、麵粉混合煎成餅,富含維生素 A 和蛋白質,適合當早餐。

菠菜豬肝湯:豬肝切片焯水,與菠菜同煮,每周喝 1 次,補充維生素 A。

獼猴桃堅果沙拉:獼猴桃切塊,加入杏仁、核桃,淋上酸奶,富含維生素 C 和 E。

玉米南瓜粥:玉米和南瓜煮成粥,口感軟糯,富含葉黃素,適合晚餐。

(三)飲水提醒:保持身體 「水潤」

身體缺水會導致淚液分泌減少,加重眼睛乾澀。建議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水,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口渴了再喝。可以在水中加入枸杞、菊花,枸杞富含胡蘿蔔素,菊花能清肝明目,適合經常用電腦的人群。但要注意,菊花性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喝。

五、科學用藥:人工淚液使用指南,避免 「踩坑」

當眼睛乾澀脹痛明顯時,人工淚液是快速緩解症狀的選擇,但很多人在使用時存在誤區,反而傷害眼睛。

(一)人工淚液:選對不選貴

首先要明確,人工淚液不是眼藥水。普通眼藥水多含有抗生素、激素等成分,長期使用會有副作用,而人工淚液模擬天然淚液成分,主要用於緩解乾眼,安全性更高。

市面上的人工淚液主要有四種成分:玻璃酸鈉溫和不刺激,適合大部分人群;聚乙烯醇滋潤快,適合輕度乾眼;聚乙二醇鎖水效果好,適合淚液蒸發快的人;脂質型含甘油,適合瞼板腺功能障礙的人群。不需要盲目追求進口產品,根據自己的症狀選擇即可。

(二)避坑指南:這些錯誤用法要避免

很多人使用人工淚液存在誤區,比如過度依賴、瓶口接觸眼睛等。眼科醫生提醒,人工淚液每天使用不超過 6 次,過度使用會抑制自身淚液分泌,讓眼睛 「變懶」。

防腐劑是選擇人工淚液的關鍵。每日使用超過 4 次,一定要選無防腐劑的單支小包裝;偶爾使用可以選含新型溫和防腐劑的大瓶裝。單支裝打開後要立即使用,大瓶裝開瓶後 1 個月內用完,過期產品直接丟棄。

使用方法也很重要:滴藥前洗手,頭部後仰,眼睛向上看,拉開下眼瞼,將藥液滴入結膜囊內,每次 1 滴即可。滴後閉眼 1-2 分鐘,輕輕按壓內眼角,避免藥液流入鼻腔。

(三)就醫指征:這些情況別硬扛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說明人工淚液已經無法解決問題,必須及時就醫:眼睛乾澀脹痛持續超過一周;伴有眼紅、畏光、分泌物增多;視力明顯下降;出現眼痛劇烈或異物感強烈。

這些症狀可能是結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等疾病的信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提醒,尤其是青光眼,早期症狀不明顯,延誤治療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傷。就醫時要準備好症狀清單,包括不適開始時間、伴隨症狀、誘發因素等,幫助醫生準確診斷。

六、好好愛眼,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眼睛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職場人奮鬥的 「武器」。可在快節奏的工作中,我們常常忽視雙眼的求救信號,用 「加班」「趕項目」 作為敷衍的藉口。直到眼睛乾澀脹痛到影響工作,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視頻終端綜合徵」 不是小毛病,它是身體對不良生活方式的抗議。那些我們以為 「沒時間」 做的護眼小事 —— 每 20 分鐘的遠眺、15 分鐘的熱敷、一頓富含維生素的午餐,其實都在為眼睛的健康 「儲蓄」。正如眼科醫生所說,護眼沒有捷徑,貴在堅持。

好好愛眼,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融入日常的習慣。當你在電腦前久坐時,別忘了給眼睛放個假;當你熬夜趕工的時,想想第二天可能脹痛的雙眼;當你選擇外賣時,記得加一份富含葉黃素的蔬菜。

眼睛陪我們看過清晨的朝陽,熬過深夜的星光,見證我們的努力與成長。好好呵護它,不僅是為了緩解當下的乾澀脹痛,更是為了未來能清晰地看見每一個精彩瞬間。從今天起,做自己眼睛的 「守護者」,讓每一次凝視都輕鬆自在。
呂純弘 • 2K次觀看
幸山輪 • 90次觀看
幸山輪 • 290次觀看
花伊風 • 50次觀看
幸山輪 • 110次觀看
幸山輪 • 90次觀看
喬峰傳 • 40次觀看
花伊風 • 20次觀看
孔瑞東 • 10次觀看
幸山輪 • 40次觀看
幸山輪 • 60次觀看
幸山輪 • 10次觀看
呂純弘 • 210次觀看
游啊游 • 20次觀看
喬峰傳 • 120次觀看
幸山輪 • 20次觀看
幸山輪 • 30次觀看
幸山輪 • 130次觀看
幸山輪 • 0次觀看
幸山輪 • 30次觀看
幸山輪 • 30次觀看
幸山輪 • 20次觀看
花伊風 • 5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