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細節,是徐月華長期忽視了氣溫變化對水攝入的調節。
入秋之後,天氣逐漸轉涼,徐月華喝水的習慣並未隨之改變。
她仍然像夏天干農活那樣,每天早晚各灌下一大壺水,覺得多喝水清火利尿,對身體好。
可她忽略了,氣溫下降後身體出汗減少、代謝減緩,腎臟排水的負擔反而更重。
特別是她習慣一次性大量飲水,常常是一頓飯後一口氣灌下三四百毫升,甚至睡前也要喝夠了才踏實。
這種短時間內突增的水負荷,會導致腎小球濾過率驟然上升,使本已受損的腎單位更加疲憊。
更重要的是,徐月華飲水並未控制鈉的攝入。
在農村,很多人燒水後愛加點食用堿或鹹味茶葉,徐月華泡的蓮節水中常常夾雜些鹹菜汁或藕干渣,口感雖然清淡,卻含有一定量的鈉鹽。
高鈉環境會加重水鈉瀦留,誘發血壓升高和腎小管間質水腫,使腎臟微循環進一步受損。
而在她腎功能臨界不穩的階段,這種無意識的水中帶鈉成為了加速腎臟惡化的隱形推手。
第二個細節,是徐月華對運動時機與強度的選擇不夠科學。
徐月華堅持早晚繞塘快走三圈,原本是個好習慣,但她選的時間點常常是早晨天色未亮、氣溫較低的時段。
那段時間血壓本就容易波動,加上她常常空腹運動,體內血糖尚未完全穩定,運動後很容易誘發一過性低血糖和血流動力學變化。
她常常一邊走路一邊出汗,回到家又立刻下水清洗蓮藕,冷熱交替之間,血管收縮突然,腎臟血流也跟著劇烈波動,對微血管系統造成傷害。
此外,徐月華從不監測運動後的體感變化。
有時運動完後會感到疲憊、頭暈、口渴,她卻常常歸結為年紀大了正常,反而更努力加大鍛鍊強度。
殊不知,在腎小球濾過功能已減退的背景下,劇烈或不適當的運動會提升蛋白尿風險,使腎臟排泄系統負擔進一步上升。
尤其是在糖尿病腎病階段,運動強度必須適度穩定,否則很容易讓原本維持平衡的代償系統瞬間崩塌。
第三個細節,是徐月華習慣性地將無油少鹽理解為完全低蛋白飲食,導致營養攝入結構失衡。
為了護腎,徐月華嚴格控制菜里的油和鹽,甚至連豆腐、雞蛋都極少碰,說是怕增加腎臟負擔。
她常年以藕粉、玉米糊、青菜粥為主食,午餐一碗稀飯配腌黃瓜、晚飯一碟拌藕節。
雖然清淡,但幾乎沒有優質蛋白攝入。
徐月華以為吃得乾淨就是對腎臟的最大保護,卻不知這類低蛋白且低能量的飲食模式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導致體內白蛋白下降、肌肉流失、免疫功能下降,使腎病進展更加迅速。
尤其是在徐月華長期勞動、血糖不穩的背景下,機體處於慢性消耗狀態,更需要足夠的優質蛋白以修復受損的組織結構。
當營養供應跟不上代謝需求,身體會動用內源蛋白,從肌肉和肝臟中獲取能量,反而進一步加重氮質廢物生成,加重腎臟負擔。
徐月華未意識到這一點,也從未就飲食結構進行專業諮詢,錯將吃得清當作吃得對,這一認知誤區最終成為她健康下滑的重要誘因。
內容資料來源:
[1]包曉悅,李鵬,周霖.腎康注射液聯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療小鼠慢性腎炎的療效及機制[J/OL].成都醫學院學報,1-9[2024-12-14],.
[2]晉桂青.提升日常護理意識,延緩慢性腎炎進展[J].健康必讀,2024,(30):35.
[3]王悅.慢性腎炎如何應對,老中醫告訴你[N].山西科技報,2024-11-12(A05).
(註:《56歲女子確診腎哀竭,平時愛喝水、運動,醫生嘆息:這3個習慣傷腎》圖片均為網圖,人名均為化名,配合敘事: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情節稍有潤色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