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聽著這些話,只覺得胸口發堵。
他反覆對照著搶救當天的記錄:短時間內電解質嚴重紊亂,血鉀高到危及心律,血壓持續下降,尿量銳減,幾乎是突然崩潰性的惡化。
他緩緩闔上病歷,望著窗外沉默了很久,低聲自語:「如果連徐月華這樣配合度這麼高、生活方式都調整得這麼規範的患者……最後也擋不住腎衰的結局,那我們還能怎麼勸別人『控制就能逆轉』呢?」這句話很輕,像是說給自己聽,卻像一根鈍釘,沉沉釘進了走廊里這片長久未語的靜寂。
為了給家屬一個明確交代,主治醫生決定向院長請教——這位在腎內科紮根了三十多年的老專家,經驗極為豐富。
院長接過病例後,沒有急著發言,而是沉穩地從入院記錄、既往複查、日常用藥到透析報告,一頁頁細緻翻閱,連調出的生化監測曲線都認真看了整整半小時。
隨後,院長又調出發病當日的急診留觀記錄和住院前三天的用藥與體徵變化,眼神逐漸凝重起來。
隨後,院長轉過頭看向坐在角落始終沉默的徐月華丈夫,語氣平靜卻直接:「徐月華平時在喝水、運動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固定的小習慣?
尤其是那種看起來很平常的。」這一問,讓在場所有人都怔住了。
主治醫生略顯錯愕,似乎沒料到問題會從這個角度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