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的怒火在社交媒體炸開了鍋:「四年奧運周期的後衛核心就這水平?」「空位不傳硬要單幹,對得起胸前國旗嗎?」更有人翻出舊帳——熱身賽對陣歐美強隊時,廖三寧尚能交出單場13分6籃板4助攻的全面數據,為何到了亞洲賽場反而水土不服?
技術短板在高壓環境下暴露無遺。作為名義上的控衛,廖三寧缺乏趙睿的大局觀和胡明軒的無球跑動,突破時習慣性埋頭單幹,中遠投穩定性更是致命傷。當約旦隊祭出聯防時,程帥澎用5記三分箭箭穿心,而廖三寧連創造空位的能力都顯得捉襟見肘。
更令人憂心的是比賽氣質的缺失。同樣是首次參加國際大賽,王俊傑在防守端拚命卡位,朱俊龍為爭搶地板球屢次飛身撲救。反觀廖三寧,無論是首戰被雪藏的第四節,還是對陣約旦時的徹底隱身,都透露出教練組對其關鍵時刻可靠性的深度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