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成效背後是近乎殘酷的訓練表。
清晨5:30的跳水池邊,全紅嬋的腳步聲總比隊友早半小時響起。
核心訓練時長被硬性增加30%,體能教練盯著儀錶盤喊話:「肌肉質量提3%,體脂再降1.5%! 」
引體向上杆記錄了她的蛻變。
7月初陳艾森拍下她做兩個就癱倒的狼狽,如今同一個訓練房,她能連續完成8個標準動作。
槓鈴片重量悄悄調高,水下攝像機則全程追蹤207C動作,這是她巴黎奧運的殺手鐧,現在卻因長高10厘米被迫重建動作鏈條。
廣東隊給她的「三階康復計劃」正卡在關鍵節點。
第一階段消炎鎮痛用的冷凍艙,第二階段水中感覺重建靠AI動捕技術,8月直接推進到跳台實操。
教練組私下透露:207C能穩在8.5分就算勝利,但107B的水花要壓得比巴黎周期更漂亮。
體重秤上的數字牽動太多神經。
從東京奧運的38公斤到現在的48公斤,30%的漲幅讓207C動作滯空時間慢了0.2秒。
更殘酷的是秤不離手的日常,陳芋汐每天稱重10次精確到42.5公斤,全紅嬋的早餐卻被壓縮到2個蛋清加半片麵包,連生理期水腫都要被計入數據。
「貪玩」「不自律」的罵聲曾淹沒評論區。
7月底師兄孩子滿月宴上,她因手臂圓潤再遭嘲諷,卻沒人注意她手腕還纏著肌貼。
高敏後來忍不住發聲:「巴黎周期三年沒碰零食,奶奶做的紅燒肉只敢舔一口,這還不夠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