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由於病毒干擾CD4+ T細胞的生成和功能,皮膚的正常防禦機制遭到破壞,自身抗原開始被誤識為外來入侵者,於是出現反覆性皮膚症狀。
皮膚本身也有病毒載體作用。病毒通過皮膚破損進入體內不稀奇,真正少人知道的是,某些慢性皮膚病變反過來也可能成為病毒釋放的活躍區。
例如Kaposi肉瘤,這是HIV相關性皮膚腫瘤之一,常見於四肢,呈紫紅色結節,誤診率高達70%。
更常見的則是持續性紅斑、非特異性丘疹,這些表面看起來像是普通濕疹,卻是免疫紊亂後皮膚炎症反應的產物。
病灶處病毒載量常高於外周血,這是一個容易忽略的傳染風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