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的生活倒是挺幸福的。
1909年,春山淑子生下了一個兒子。李叔同給兒子起了個中國名字,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春山淑子開始學習中文,李叔同也努力適應,日本的生活習慣。
1911年,李叔同決定回國發展,春山淑子毫不猶豫地,跟隨丈夫來到中國。
一家人先在上海住了一段時間,後來輾轉到了杭州,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找到了教職,總算有了穩定的收入。
李叔同每月的薪資,有個特殊的分配方式。
薪資分成四份:春山淑子拿40元生活費,原配妻子俞氏也有一份,學生們有困難時給予資助,剩下的是自己的開支。
春山淑子從來沒有抱怨過這種安排。
在杭州的日子,春山淑子努力融入中國的生活,學會了做中國菜,學會了用筷子,甚至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漢字。
1918年,春山淑子又生下了一個女兒,一家四口的生活看似平靜美好。
虎跑寺里的永別
1918年夏天,李叔同的行為,開始變得古怪起來。
經常一個人靜坐冥想,對家庭事務越來越冷淡,春山淑子察覺到了異常,丈夫的眼神里,多了一種說不出的疏離感。
8月19日這天,李叔同突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