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原版吳三桂反叛檄文,揭開降清原因:難怪清廷要抹黑他

2025-04-14     花峰婉     反饋
2/3
可誰知他的兵馬才到達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一帶,大明的都城就被李自成給攻破了。

不願受辱的崇禎皇帝最後以發覆面,自縊於煤山之上。

皇帝的死亡讓吳三桂徹底的陷入了迷茫,他不知道自己以後應該何去何從。

最後在麾下將領們的鼓動之下,吳三桂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向韃子俯首稱臣了。

吳三桂的投降讓滿清大喜過望,至此他們入主中原最大的一塊絆腳石總算是被挪開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吳三桂降了以後,整個大明朝再也沒有像樣的抵抗力量了。

為了安撫吳三桂,也為了彰顯大清國的「虛懷若谷」。

清廷遷都以後,多爾袞讓年幼的順治帝加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以示恩寵。

吳三桂心態的變化

古代皇權的更迭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從來就沒有長盛不衰的王朝,強如漢唐也不過數百年的基業。

大明能夠延續276年,歷經十六代帝王而終,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因此上剛剛投降滿清的時候,吳三桂雖然心裏面有些彆扭,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甚至還厚顏無恥地表示,自己是在崇禎皇帝駕崩以後才無奈做出的選擇。

尤其是被冊封為平西王之後,吳三桂更想要為大清朝獻上自己的「忠貞」。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自古就是臣子的唯一出路。

可很快吳三桂就發現自己似乎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之所以他會這樣想,是因為滿清的鐵騎踏上了中原大地之後,就徹底撕下了臉上那層偽善的面具。

開始揮起屠刀肆無忌憚的發泄起了自己的獸慾。

八旗軍隊在征服南方的過程中,只要那個城池稍有抵抗,他們就會縱兵屠城。

嘉定十日、揚州三屠就是這麼來的。

據史料記載,滿清在入關以後,一共製造了大大小小的屠城事件將近二十次,保守估計,有五千萬漢人死在了韃子的屠刀之下。

別的地方不說,光是清兵在四川一地屠殺的漢民就有300萬之眾。

如此多的同胞都是因他吳三桂而死的,全國上下漢人沒有不罵他的。

再一個清廷對普通的老百姓都如此的嗜殺,他這個手握重兵的異姓王要是能夠善終就有鬼了。

因此上,想明白這一層的吳三桂開始策划起兵。

當時被清廷冊封的異姓王一共有三位,除了吳三桂自己之外,還有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

他們三人曾經都是大明朝的臣子,相互之間多少有些香火情。

而且既然他吳三桂的項上人頭不怎麼穩當,另外兩人的日子肯定也好過不到哪裡去。

因此上吳三桂一邊暗暗的積蓄力量,一邊秘密的聯絡尚、耿二人。

1663年,清廷察覺出吳三桂似有不臣之心,於是針對吳三桂實施了一連串的計劃。

他們先是找藉口收繳了吳三桂的平西大將軍印信,然後又把吳三桂手下的親信一一的遷往了別處任用。

在剪除了吳三桂的羽翼之後,清廷又剝奪了吳三桂在雲南一地的司法權,讓他只留了一個平西王的空銜。

這讓吳三桂心中的不滿達到了頂峰,隨時準備起兵反清。

1673年,老邁的尚可喜上書請求歸老遼東,康熙趁機責其移藩。

形勢所迫,尚可喜雖不情願,也只能聽從。

眼見康熙的屠刀明晃晃的已經亮出來了,吳三桂於是一邊上書朝廷假意請求撤藩,一邊抓緊時間做起兵最後的準備。

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誅殺了巡撫朱國治,正式起兵。

被歷史塵埃掩蓋的起兵檄文

自古中國人打仗講究師出有名,起兵時昭告天下的檄文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中,有兩篇檄文的名聲特別大。

其一是東漢末年陳琳為袁紹寫的《討曹檄文》。

這篇檄文用詞犀利毫不留情,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給痛罵了一遍。

曹操看了檄文以後氣的冷汗直冒,結果竟然讓頭疼的毛病好了不少。

其二則是駱賓王為徐敬業所寫的《討武曌檄》。

駱賓王不但是大詩人,更是初唐最傑出的文學家,他的文字功底是一點都不弱於陳琳的。

所以這篇檄文差點把大周皇帝武則天直接給送走。

雖然發出檄文的兩方最後都輸了戰爭,但在檄文剛剛發出的時候,他們都收穫了不少的民望。

由此可見,起兵的時候寫一篇好檄文是非常有用的。
奚芝厚 • 263K次觀看
舒黛葉 • 41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1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