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王朝存在190年,在二十四史中卻沒有位置

2024-11-26     花峰婉     反饋
6/6
▲西夏王陵俯瞰。圖源:攝圖網

可是,當考古人員仔細對地面殘存的遺蹟進行測繪時,又驚訝地發現這九座高聳的土堆似乎並非簡單的昭穆排列。在新測繪的圖紙上,人們看到了一個類似北斗七星陣法的排列順序。除此之外,依附各大王陵的陪葬墓也呈現一種眾星拱月的姿態,似乎更證實了當年西夏王陵的設計不僅參照了中原帝陵的規制,更有自己獨創的一套陵園制度。只是這一切的秘密,專家們尚未能從殘存的土錐上找到確切的答案。

在整個探查過程中,唯一令人感到慶幸的,就是語言學家李範文藉助蘇聯學者聶歷山的《西夏語文學》、羅福成的《同音》寫本等資料,彙編出了第一版《夏漢字典》。這是一本專門用於翻譯西夏文字的工具書,藉助相關研究,考古學家們終於在7號墓中找到關鍵性的記述文字:「大白高國護城,聖德至懿皇帝壽陵志文。」

大白高國是西夏的別稱,聖德至懿皇帝即西夏仁宗李仁孝。也就是說,7號墓的主人正是西夏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李仁孝。

由於中國古代普遍採取「五音姓利」的理論埋葬先人,所以,考古學家在確定西夏陵的昭穆排序後,又根據姓氏結合五音、五行的做法,按輩分主觀地將1號陵、2號陵陵主認定為李元昊的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據此類推,3號、4號、5號、6號陵則分別被推測為李元昊的泰陵、李諒祚的安陵、李秉常的獻陵以及李乾順的顯陵。

見證了一個王朝近兩百年風雲的九座王陵,只發掘出這麼一點有用的信息,顯然無法滿足世人的求知慾。於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又被提了出來:究竟是誰破壞了這些王陵?又是什麼原因把它毀壞得如此徹底?

不少學者將矛頭指向了成吉思汗。因為,最終導致西夏國滅亡的,就是這個像大海一般的可汗以及他手底下打遍亞歐大陸無敵手的蒙古鐵騎。

從1205年到1227年的22年間,因西夏擋住了蒙古鐵騎西進的步伐,在成吉思汗的命令下,蒙古人與党項人之間爆發了六次大規模的戰爭。戰爭的結局兩敗俱傷,成吉思汗在出征途中命殞大西北,而西夏軍隊在蒙古鐵騎的壓制下,戰至最後一人。勝利者終歸有對失敗者的最終處置權,成吉思汗臨終前,密令手下屠盡党項人——這一條「罪證」也成了專家們認定蒙古大軍破壞西夏王陵的最佳佐證。

然而,目前並未發現成吉思汗下令拆毀西夏王陵的直接記載,一些學者認為,在成吉思汗駕崩及西夏故地初平之際,大規模盜發毀壞西夏王陵的行為並不能消滅殘存党項人的鬥志。反之,因為陵墓的特殊性,蒙古軍隊做法還易引起被征服者的仇視。所以,蒙古軍隊破壞西夏王陵的可能性不大。

一種可能性的推論是,西夏王陵乃明朝軍隊破壞的。

根據史料記載,明代初期,駐守在寧夏的蒙古軍隊撤退到賀蘭山以西一帶後,王陵附近就成了明朝邊防的第一線。那時,明代經濟疲軟,要想快速建成一系列攻守兼備的軍事要塞,只能就地取材。如此,在賀蘭山東麓沉睡了三百餘年的西夏王陵就成了絕佳的建築取材場所。

朱栴之子、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謠》寫道:

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漚。

道逢古老向我告,雲是昔年王與侯。

在朱秩炅眼中,這些古老稀疏的巨墳高低錯落有致,依稀還能從形制中看出這是昔日王侯百年安居之所。如果這些王陵早在成吉思汗時代就已被毀壞,這位王爺又怎能看出其中的門道呢?

西夏王陵被誰所毀的問題,可能永遠也沒有答案。但,西夏王陵留存的遺蹟卻未被遺忘。今天,進入西夏王陵博物館前,遊客們總要對著門前雕刻的四個西夏文字「大白高國」進行一番點評。誰又想到,曾幾何時,那也是西夏開國之君李元昊對西夏文字傳播天下的一種憧憬呢?

參考文獻:

[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97

鍾侃等:《西夏簡史》,寧夏人民出版社,1979

唐榮堯:《神秘的西夏》,時代文藝出版社,2015

崔紅芬:《西夏時期的河西佛教》,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劉臨安、潘靜:《西夏王陵與北宋皇陵空間結構的比較》,《文博》,2006年第1期

單愛美:《唐與北宋帝陵比較研究》,《絲綢之路》,2015年第20期

賈寅超:《揭秘西夏陵》,紀錄片,2018
奚芝厚 • 164K次觀看
舒黛葉 • 30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福寶寶 • 47K次觀看
奚芝厚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喬峰傳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