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寒地凍、草木凋零、蟄蟲休眠,我們也要順應自然變化,做好避寒的工作。避寒不僅是指穿衣保暖,還包括飲食上避寒,具體來說就是不吃冷飲冷食,不吃生冷的食物。
冰飲、冰淇淋、冰啤酒這些都不要再吃了,一些生冷的蔬果也要知道忌嘴,比如冬瓜、苦瓜、絲瓜、火龍果、西瓜等等。
立冬節氣自古就有「補冬」一說,老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
《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說的就是冬天要少食生冷。那麼問題來了,冬天我們要怎麼吃呢?老祖宗早已給出答案「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立冬食俗都是圍繞著這個宗旨的,比如在北方地區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因為餃子形似耳朵,人們認為立冬吃餃子,冬天就不會不凍耳朵了,另外,立冬也稱「交冬」
,餃子與「交子」諧音,意味秋冬之交。
各地立冬進補的習俗不盡相同,除了餃子,立冬的有關食物的習俗釀黃酒、熬草根湯、喝羊肉湯、舂交冬糍、立冬食蔗以及吃生蔥等等。
古人還會在立冬之時腌制和窖藏蔬菜以備冬蔬匱乏時食用。清顧祿在《清嘉錄》中記:「(蘇州)比戶鹽藏菘菜於缸瓮,為御冬之旨蓄。皆去其心,呼為藏菜,亦曰鹽菜。